從腦筋急轉彎談情緒管理 (趙崑陸)

趙崑陸 / 職能治療師 2015/09/24 12:21 點閱 2212 次
令人好奇的是,如果有辦法像電影一樣把腦中的小劇場投射出來,憤怒應該時常是主控權的角色。(photo by Inside Out 粉絲專頁)
令人好奇的是,如果有辦法像電影一樣把腦中的小劇場投射出來,憤怒應該時常是主控權的角色。(photo by Inside Out 粉絲專頁)

票房火熱的迪士尼電影腦筋急轉彎(Inside out),嘗試具體化腦中情緒,並化身為可掌控人類判斷與行為的五種可愛情緒角色,而且隨著劇中人物性格、年紀及遇到的突發事件不同,也可發現腦中握有主控權的情緒角色也不盡相同。

筆者不禁想起近來智慧型手機與行車紀錄器的普及,常讓某某暴怒哥或是失控姐在公共場合的暴走行徑,透過網路與新聞快速傳播,令人好奇的是,如果有辦法像電影一樣把腦中的小劇場投射出來,憤怒應該時常是主控權的角色。

情緒管理一直以來就都是一門顯學,尤其現在人的理智線好像隨著進化越來越短,所以好似都需要選擇情緒管理的課程來「學習」控制自己。身為職能治療師,情緒管理這門課從成人精神復健到青少年泛自閉症族群團體,絕對是排名前三名的熱門課程。

但我們常會發現,摒除部分因為腦部功能病變造成的器質性損傷所引起的情緒控制與人格疾患外,大部分的人其實都擁有「控制」情緒的能力,但卻常選擇不控制,習慣被自己與他人的情緒綁架,讓情緒恣意影響自己的言談與行為,最後再把責任歸咎於自己有情緒管理障礙。

但到底是無法控制,還是不想控制呢?

談情緒管理,通常都會先做辨識情緒的動作,先找出可能會造成情緒干擾的人事物,下一步就是要懂得躲開這些情緒地雷,畢竟明知山有虎何必偏要往虎山行呢?但如果真的還是遇到了閃也閃不掉的情境,我們盡量強迫自己保持冷靜並且學習區辨造成自己情緒的主要原因。

因為太多人習慣被不同的事情所產生的情緒干擾,不自覺地加強影響情緒的強度與頻率,最後無法忍受的而爆發。

區辨與分析完情緒後,最後絕對需要適度地抒發,通常建議有「直接」與「間接」兩種方式,直接代表面對造成情緒的原因並嘗試解決,間接代表轉移注意力,從事些減少情緒強度與頻率的活動,兩種情緒抒發方式應為相輔相成且缺一不可,透過反覆練習上述的策略,相信能夠擺脫情緒的枷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