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憂後樂集】進出口雙萎縮 創新才是王道(胡業民)

胡業民 2015/09/14 19:20 點閱 1694 次
現在的進口是未來的出口的基石,故台灣進口的大幅減少,表示投資意願低落,此除對當前資本形成緩慢以外,未來改善出口增加的能力亦趨悲觀。(photo by wikimedia)
現在的進口是未來的出口的基石,故台灣進口的大幅減少,表示投資意願低落,此除對當前資本形成緩慢以外,未來改善出口增加的能力亦趨悲觀。(photo by wikimedia)

台灣和中國8月份同時出現進、出口雙降現象。財政部日前公布,8月出口239.3億美元,年減幅度擴至14.8%,為2009年9月以來最大減幅,累計1至8月出口1,898.9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減8.8%。

中國方面則是累計今年1至8月進出口總金額人民幣15.67兆元 ,比去年同期下降7.7%。其中,出口金額累計人民幣8.95兆元,微降1.6%;進口金額累計人民幣6.72兆元,大幅下滑14.6%,呈現兩位數的衰退。

中國今年1-8月進口嚴重衰退14.6%的數字,實在不容小覷。這反映中國經濟嚴重萎縮超過我們預測,此項萎縮並不單是中國出口不振(出口下降7.7%)導致,更是中國內需的有效需求不足,或者說生產能量過剩所致,這也是台灣出口受到影響最重要的原因。

何以中國經濟萎縮的幅度超過人們的想像?最重要原因為總體經濟的「反」加速原理所致:蓋市場經濟迂迴式生產,隨資本/產出比例,造成累積年投資資本愈投愈大;一旦市場泡沫破滅,終端產品(耐久財和消費財)需求減少,造成「反加速度原理」便開始發生加速減投現象。

例如最終需求減少10%,造成資本支出並非10%,而是減少50%。正如火車順遂時一路狂奔,一旦緊急剎車,受影響並非一節而是數十節車箱均擠壓停擺。此產能過剩造成內外需求大幅減少,目前對全球包括台灣出口及原物料進口中國都產生巨大影響。

經濟分析告訴我們,現在的進口是未來的出口的基石,故台灣進口的大幅減少,表示投資意願低落,此除對當前資本形成緩慢以外,未來改善出口增加的能力亦趨悲觀。

更進一步言,當前進口下降、投資下降,表示將有段時間就業不容樂觀。振興中國以外之市場效果緩慢,新的市場開發貿易障礙重重。因此台灣除了等待中國消化庫存,火車頭重新順利奔馳外,只有從各種創新中找到出路,如呼籲台商回流到實質產業,並找到新的服務業出口。

時勢艱難,也只有奮進向前一條路,以使得雙降的效應減少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