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

歷史的傷口

王奕超 2015/02/16 21:26 點閱 645 次

12日上午到內湖去採訪宴請社會邊緣弱勢的「吃飽30」尾牙,也採訪了幾位單親媽媽、老奶奶和街友。

其中第一位受訪的馮奶奶,竟出乎意料的與我聊起她的青春時代。她說,看到我們這麼年輕,就會想起自己的年輕歲月,那時她不到20歲,人還身處在戰火頻仍的動盪中國。

「我老家在湖南長沙。」馮奶奶說起自己的家鄉時,就像話匣子打開一樣滔滔不絕,她甚至唱起了,據說是她學生時代的不知名歌曲。聽著她老人家的回憶與歌唱,我似乎可以想像馮奶奶少女時代的活潑模樣。

只是,她的青春回憶裡,戰禍與流離似乎佔了很大的部分。講起抗戰時期的「鬼子」,她的情緒更是激動。

「我們中華民族過去太苦了。」講著講著,馮奶奶總會不時插入這句話,並且握著我的手,提醒我不要忘記自己是「最優秀的中華民族」。

這不禁讓我想到研究所時的口訪經驗,那時我訪問了幾位老先生,他們有的是戒嚴時代的政治受難者家屬,有的自己本身就是白色恐怖的受難人,他們說著說著,有時也會像馮奶奶一樣,內心深處的某個點被觸動,就流起淚,並激動的握著我的手。只是他們希望我不要忘的的事,卻又與馮奶奶說的是那樣的不同,有幾位心心念念的是台灣人的「出頭天」、獨立建國,有的則仍深信著對岸那個早已變質的「社會主義祖國」。

雖然這些長輩各自的經歷是那樣的不同,但每次聽到他們講述過去時,總會讓我感到自己對於歷史的「自以為理解」是多麼的敷淺。近代兩岸所個別或共同經驗的歷史進程,對這些長輩來說,從來就不是我輩眼中的抽象的事件,更不是與己無涉的曲折故事,對他們來說,那都是一道道難以忘卻也難以癒合的深層傷口。

2/12工作成果
1.「吃飽30」送暖 讓寒士盡歡顏
2.房地合一稅拍板 學者:雷大雨小


王奕超
wa-e-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