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勢需求增多 社福機構覓地難

蒲孝如 2015/02/16 13:18 點閱 3578 次
今年許多社福機構重點工作擺在救助中心的擴建,圖為花蓮善牧中心新落成的「棕樹學園」。(photo by 花蓮善牧中心官網)
今年許多社福機構重點工作擺在救助中心的擴建,圖為花蓮善牧中心新落成的「棕樹學園」。(photo by 花蓮善牧中心官網)

【台灣醒報記者蒲孝如綜合報導】M型化社會造成貧苦人增多,許多社福機構都面臨空間不足或老舊問題,尤其服務街友(恩友)、中輟生(更生、圓愛)、孤貧兒(伯大尼、阿尼色弗)、未婚媽媽(善牧)、受性侵少女、家暴婦女等機構,救助的對象都有特殊需求,常難覓現成的場地,因此都將今年工作重點擺在校舍據點的興建或改建上。

【需求大,擴建難】
「貧窮的人太多,擴大救助勢在必行!」今年預計在中南部增設更多救助據點的中華民國恩友愛心協會李政隆牧師語氣堅定地說,照顧貧窮人絕對是上帝的心意,他們的據點亟待增設。

位於東部偏鄉的花蓮善牧中心以及台東基督教阿尼色弗兒童之家今年都擴建了校舍,善牧中心執行長朱玉貴表示,由於經費不足,往年一遇到鋒面來襲,中心就會有屋外下大雨、屋內下小雨的窘況,今年將遷至更新更大的「棕樹學園」,非常感恩。

「相較於過去遭受性侵、家暴這些生命的暴風雨,少女如今能有一處安然生活的居所,不再擔驚害怕,已是極大的幸福。」朱玉貴說,善牧中心仍期望為她們做更多努力。「家園遷移尚需250萬的工程尾款與部分家具及家電經費,但我們仍相信上帝必會帶領我們度過。」

【校舍改進要像家】
輔導中輟生的台灣圓愛全人關懷協會負責人張浙舟以及花蓮善牧中心執行長朱玉貴均表示,服務社會極端弱勢的族群,往往需要多功能且又安全的服務空間,除了基本的供餐、住宿等生活照顧,中輟的孩子也需要實習工場進行職能訓練,家暴婦女則需要特別安全隱蔽的安置所,因此,找尋救助據點的困難度高,因此多把重心擺在校舍的興建或改建上。

伯大尼的廖英琇也表示,伯大尼兒少家園最近開始了「幸福家園築夢有你」住家式院舍興建計畫,因為現行配對的寄養家庭大多缺乏照料過動與情緒問題孩子的專業,加上長大離院後的孩子們,成家後多有不知如何做父母的困難,因此未來將改採用一對夫妻檔保育員擔任父母,與多個院生同住一間住家的模式,補足孩子們成長過程需要的家庭功能。

【需要職訓工場】
張浙舟受訪時表示,看到孩子們成長重生是最欣慰的事,孩子從逃學變成愛上學,7、8成的孩子都順利升學就業,更感動的是還跟原生家庭恢復了關係。最近也開始一種「田園治療法」,發現孩子在耕種有機作物過程中更耐心,也找到對生命的熱情,今年開始也在找新地點預備為中輟孩子增建職能訓練工場,期盼獲得社會各界的資助。

基督教更生團契今年也與政府合作,將在宜蘭三星鄉、羅東鎮、五結鄉等地方購買廢棄派出所、幼稚園等,新增建數個青少年中心安置中輟生、邊緣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