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癬難斷根 蛋白質異常是元凶

李昀澔 2015/01/22 16:16 點閱 5660 次
研究發現,乾癬患者皮膚病灶處有4種蛋白質異常暴增,可能是致病主因。(photo by Mysi Ann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研究發現,乾癬患者皮膚病灶處有4種蛋白質異常暴增,可能是致病主因。(photo by Mysi Ann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綜合報導】「乾癬」治療漸露曙光!造成患者皮膚紅腫、發癢、掉屑的乾癬症,過去被認為無法根治,僅能透過藥物控制病情、減少發作。美國凱斯西儲大學團隊發現,乾癬患者病灶處4種蛋白質的異常增加,很可能是引起皮膚發炎的始作俑者,或可據此「循線」找出病根並開發相關治療藥物。

凱大醫學院副教授妮可沃德指出,全球約有1億2千5百萬人飽受俗稱「牛皮癬」或「銀屑病」的乾癬之苦。根據我國健保統計,國內乾癬患者約5萬餘人,男性比例略高於女性。患者頭皮、下背、臀部、腋下、手肘、指甲周圍、膝蓋、鼠蹊部、後頸甚至臉部,都可能出現紅腫、斑塊、脫皮等症狀,另有部分患者會有關節發炎、扭曲的情形。

【乾癬病因不明】
目前已知乾癬是不會互相傳染的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因體內免疫系統過度活化,攻擊自身正常的皮膚細胞而引起急劇、嚴重的發炎反應。但具體致病原因不明,僅知可能與遺傳有關,而壓力、潮濕、溫度變化、菸酒都可能引起發作。多項研究證實,乾癬本身雖不會致命,但患者罹患糖尿病、中風、高血脂、高血壓等疾病的風險都較常人高出2至3倍。

凱大團隊發表於《分子與細胞蛋白質體學》期刊的研究,分析取自乾癬患者病灶處的角質細胞等檢體,從1千2百多種「致病嫌疑犯」蛋白質中,篩選出A型胱蛋白、slc25a5、serpin B1及KLK6等4種與發炎反應有關的蛋白質。沃德等人目前正進一步研究,上述4種蛋白質大量增加與病程發展間的關聯,並計畫藉由抑制這些蛋白質的作用來治療乾癬。

【藥物研發日新月異】
乾癬在各國的發生率平均高達2%至3%,相關藥物開發一直是製藥界的顯學之一。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日前核准1款皮下注射針劑用於治療乾癬,該新藥已通過在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萊諾克斯山醫院2千4百多名患者的臨床試驗。但美國食藥局也強調,新藥的作用機制與傳統藥物類似,都是抑制患者過度活化的免疫系統,因此注射後會增加患者呼吸道或消化道遭細菌、病毒感染的風險。

除了抑制免疫系統以緩解乾癬症狀,英國國家醫學研究中心團隊發表於《免疫學》期刊的研究則另闢蹊徑,透過促進皮膚細胞中的蛋白質「芳香碳氫受體」運作來緩和發炎症狀。研究員史達琴葛分析,部分乾癬患者會因皮膚接觸二手菸、空氣中懸浮微粒等汙染物質而致症狀加劇,結果發現不是免疫細胞搞的鬼,而是與皮膚細胞中的芳香碳氫受體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