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輕微腦震盪躺太久 反有害

李昀澔 2015/01/06 22:59 點閱 6512 次
研究指出,輕微腦震盪者在床上靜養太多天,未必有助復原。(photo by Marianne Perdomo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研究指出,輕微腦震盪者在床上靜養太多天,未必有助復原。(photo by Marianne Perdomo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綜合報導】輕微腦震盪者休息太久,恐適得其反。美國威斯康辛醫學院團隊發表於《小兒科》期刊的研究指出,過去臨床上多建議,青少年在輕微腦震盪後應至少「全休」5天,完全不從事任何課業、工作或體能活動,但事實上2天就已足夠,全休太多天後衍生後遺症的風險反而較高。

頭部遭受劇晃或撞擊後,易出現頭痛、暈眩、噁心、嘔吐、平衡感不佳、視力模糊、易疲倦、畏光或對聲音過度敏感,以及肢體麻木等生理症狀。部分腦震盪者也會有易怒、莫名憂傷或容易緊張等心理症狀。

威斯康辛醫學院小兒科助理教授丹尼湯瑪斯將88位11至22歲的輕微腦震盪者分成2組,其中1組連續休息5天,另1組則在全休2天後,逐步恢復日常活動。結果發現,全休2天者平衡感及各項認知功能都與全休5天者相同,全休過程中出現頭暈等不適症狀的比例較低,且全休5天者在腦震盪第10天後,較易出現心理問題。

「要年輕人整天躺在床上乖乖養病未必有助復原。」美國邁阿密兒童醫院小兒神經科醫師薩伊德納維解釋,輕微腦震盪者若「成天沒事幹」,容易過度專注並放大些微的不適症狀,因而容易導致心理問題,但這些症狀往往是腦震盪後的正常反應,未必代表病情惡化。

納維認為,過去由於擔心腦震盪者腦壓過高,多要求患者在靜養期間避免閱讀或看電視,但全休2天後,稍微從事閱讀、打電玩或與人接觸等活動,應可加速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