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

亞斯伯格症 很嚴重嗎?

趙崑陸 / 職能治療師 2014/12/02 12:25 點閱 4722 次

70年前,奧地利兒科醫師漢斯˙亞斯伯格一定想不到自己的名字會在70年後,在一個東方的小島不斷被提及,只因為有位首都候選人說自己罹患「亞斯伯格症」一個目前已經被最新版本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DSM-V)放入自閉症類群障礙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而不再獨立擁有診斷準則的「舊病」。

身為一位職能治療師,自閉症或亞斯伯格症患者常是平時工作常遇到的介入對象,因此當台灣政壇出現一位有「診斷」的候選人,當然會不自覺地多留意相關新聞報導與文章,從他過去的發言與新聞事件,的確有些亞斯伯格症的影子存在其中,但也有部分精神科醫師出來表示柯醫師並非亞斯伯格症。

【亞斯柏格市長?】
無論如何,精神疾病的診斷是嚴謹且耗時的過程,無法從片面的發言與事件就可下診斷;更何況目前最新版本的精神疾病診斷準則,也沒有了亞斯伯格症的診斷,因此柯文哲醫師是否為亞斯伯格症的議題,實在也沒有繼續爭論下去的必要。

但對於許多家中寶貝也有相同亞斯伯格症診斷的家長們,卻也因柯醫師的參選而有了希望,他們驚嘆的發現原來有亞斯伯格症也可當醫師,甚至也許是未來的台北市長,這是多麼激勵人心的故事呀!

不過我們必須了解,亞斯伯格症相較於其他自閉症相關診斷,最常出現的差異就是認知與語言能力的發展無明顯障礙,這代表罹患亞斯伯格症並非絕對有學習與溝通的困難;

但,受限於較差的社交情境的理解能力及社交互動技巧,讓亞斯伯格症的孩子在求學過程中常面臨到許多挫折,他們往往是同學認定的怪咖,白目又自大,常常一句話就讓氣氛降到冰點,也難與人合作進行活動;學校老師也常會跟父母說,為何他明明就這麼會念書,但是分組報告卻總是表現這麼差呢?

【社交互動需同理心】
而孩子本身也常搞不清楚,為何自己明明是想要釋出善意,但卻往往造成反效果;有時同學一句話引起哄堂大笑,自己卻不知道哪裡好笑;這群孩子也常是遭遇霸凌的主要對象,成年後伴隨出現情緒障礙或是精神疾患的盛行率也相對較高。

對於求學階段的亞斯伯格孩子們,如何建立適宜的社交互動方式,並且學習同理與遵守團隊規範, 這將在越來越重視團隊合作精神的台灣教育體系中最需要投注心力的重點; 如果可以盡早發現並求助於專業醫療人員(精神科醫師/職能治療師/諮商心理師等),建立出最適合孩子的學習與溝通方式,也許就能夠讓能力與優勢得到發揮,而不會被他的「白目」給綁住,誰說他不會是下一位台北市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