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市場價值 才能參與經濟競爭

林建山 / 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2014/11/18 09:50 點閱 3152 次
「眼見為憑」的價值觀,恐影響台灣參與全球經濟大競爭。(photo by 中央社)
「眼見為憑」的價值觀,恐影響台灣參與全球經濟大競爭。(photo by 中央社)

中國新興首富馬雲的阿里巴巴企業,原本預定要在美國納斯達克新科技企業市場辦理IPO,但幾經試探溝通後,決定轉往紐約證券交易所,改用歷年來最高溢價的正規大型企業方式掛牌,創下美國證券交易史上,鮮有前例的嶄新紀錄。

【虛擬經濟超額上市】
最讓國際金融界及企業界詫異的是,馬雲的阿里巴巴在中國乃至在國際企業社群中,並不是「實物資產」(real assets or physical assets) 非常雄厚突出的公司,其所特有的國際社會價值,幾乎完全來自於「虛擬經濟的市場價值」(market value to the virtual economy)。

也就是說,馬雲阿里巴巴在紐約上市掛牌訂出的股價,其反映的,並不是因為所擁有實物資產豐厚的「料精質實」價值,而是其象徵經濟市場權力(market power) 大小所引申的「可能市場價值」(market value of the futurity to the company)。

【臺灣以實物資產定奪】
這種用「市場價值」來評定企業價值的理念與方法,依今天臺灣現行的社會民粹論斷,以及政府機關對於「企業價值」評定的監理機制,是行不通也辦不到的。

過去65 年經濟社會成長發展過程中、臺灣社會、政府行政部門以及所有經濟支援體系機構, 幾乎都仍一直停留在「農業社會工廠經濟時代」的思維,其所針對工商企業部門進行監理、檢視、評價、判斷,乃至予以輔導與協助,無論是論斷企業之優秀與否,以及值不值得予以用力促進發展、值不值得費勁拉拔支持與輔導,根本上都視其「是否有足夠且雄厚的實物資產」來為取決與定奪。

擁有高度資產或實體資本(physical capital) 的企業,無論其為先進或落後,都可以得到更多的行政支持、金融協力與社會投資大眾的青睞及擁護,對於即使擁有普遍商譽知名度,以及市場普及率、對外競爭力,與乎前瞻發展潛在性的企業,祇要其手中的實物資產「阮囊羞澀」, 則無論如何是得不到政府主管機關、幾乎所有金融機構的協力與支援。

【企業的「買賣作價」】
在全球化知識經濟社會中,企業廠商的「市場地位」、「左右市場的影響力」「市場的崇隆聲望」「消費者( 購買力) 的信賴感」「專業領域的權威性」「市場聯網關係」等……,乃至「品牌/ 商標的市場經濟價值」, 其所具有的「未來財務收益價值」,在先進國家社會的資本交易市場,所可能取得評定的貨幣價格,也就是股票市場交易價格,或企業重整、倂購的「企業交易作價」,其實都遠遠倍蓰於實物資產所能顯現的「企業內部化價值」。

這也就是馬雲阿里巴巴在現代高度國際化的先進社會資本市場中,可以得到如此崇高可貴「股市評價」的根本原因。

【眼見為憑的價值】
以臺灣經濟社會的情況態勢,至少在過去這十數年演進過程當中,都還根本看不到會有這種從實物經濟社會階段(real economy),直接進步跳升到服務經濟社會(services economy),乃至知識經濟社會階段(knowledge economy) 發展的任何可能性存在。

因為直到今天,我們的證券監理機關仍然堅決確信,「企業的價值」唯有採用會計師的評價方式,乃可以採擇作為公共行政管理及金融實務監理的基準依據;也一直延續到今天,臺灣的所有會計師評價方法準據,還是一直死守著「農業社會工廠經濟型態」的理則與思維,任何事物價值的「有無」與「高低」,都必須建立在「眼見為憑」的「事後評鑑」(expost appraisal) 之基礎上,才有可以被納列入帳且「作數」。

【斲喪企業家精神】
對於「事前評鑑」(ex ante appraisal), 則甚至連列計為「應收帳款」、「可以實現的收益」都猶不可為亦「不足取」。

過去長期間以來,中央及地方稅捐單位,以至「企業併購法」主管機關,對於即使是已然國際化的股票上市公司,其「企業商譽」、「品牌價值」、「市場信任」之類的「軟經濟事項」或類似馬雲阿里巴巴企業的「虛擬經濟事項」,一向就是「絕對不予承認」的。

倘若臺灣社會民粹以及政府主管部會,對於這種「無形資產價值」的繼續漠視與不設法予以救濟與採計,則在可預見的未來, 臺灣經濟社會仍將持續沉溺在封閉自鎖的「農業社會工廠經濟時代」框束之中,其無法升級進步並有效國際化、全球化發展成長,無能力參與全球化知識經濟時代的大競爭,也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