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帕格尼尼致敬 槍桿下樂曲花朵

陳昱穎 2014/10/24 17:28 點閱 3417 次
波蘭及德國2位名作曲家傳奇的音樂作品,都受到偉大小提琴家帕格尼尼作品的啟發。(photo by NSO)
波蘭及德國2位名作曲家傳奇的音樂作品,都受到偉大小提琴家帕格尼尼作品的啟發。(photo by NSO)

【台灣醒報記者陳昱穎台北報導】鋼琴音符在手指間靈活跳躍,小提琴高低起伏的旋律瞬時間嘎然而止,不同風格的音樂,因為受到偉大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啟發而產生了交集。10月25日NSO國家交響樂團探索頻道《致帕格尼尼-槍桿下的音樂花朵》講座音樂會,音樂學家陳惠湄將透過音樂作品,介紹魯托斯拉夫斯基與舒尼特克這兩位作曲家不妥協的生命歷程,一窺世代動亂及體制壓迫下的浪漫靈魂。

波蘭作曲家魯托斯拉夫斯基以及猶太裔俄國-德國作曲家舒尼特克兩人,皆於二戰時期經歷了蘇聯共產體制和德國納粹迫害,在戰火與思想箝制的社會現實下,他們以音樂作為方法,積極參與抵抗和革命。兩人境遇不同,卻不約而同以帕格尼尼寫給無伴奏小提琴獨奏的二十四首隨想曲為本創作。

魯托斯拉夫斯基在生死交關的逃亡之際,搶救下《帕格尼尼變奏曲》樂曲手稿;終生以大無畏的精神,反抗著蘇聯政府極權文化政策的舒尼特克,其作品直到1980年後才被俄國政府解禁。《致帕格尼尼》這首象徵著天才與魔鬼,集合了瘋狂與浪漫的作品,正是極權文化政策稍微鬆綁後的作品。

《帕格尼尼變奏曲》作品展現出作曲家對鋼琴與小提琴這兩項樂器的瞭解,此曲保留了小提琴炫技的性格,但在音高、節奏、力度與速度方面做了許多別出心裁的變奏,巧妙地將雙鋼琴的音響表現力推展到極致,是音樂會的熱門曲目。舒尼特克寫給小提琴的獨奏曲《致帕格尼尼》,動聽的旋律與超炫的小提琴技巧交疊出現,牽引著愛樂者的心靈,隨之上下起伏,猶如聽見時代的脈動聲。

巴黎索邦大學音樂學博士陳惠湄,對兩位作曲家所處時代以及音樂作品了解深入,透過她生動的敘述,並邀請數位NSO、NSO樂團學苑與其他優秀音樂家現場演奏,使聽眾切身體會作曲家對帕格尼尼作品那股濃烈的想像及情感,以及威權體制縫隙下流露出的瘋狂與浪漫。

演出時間:2014/10/25(六)14:30。地點:國家演奏廳 ( 台北市中山南路21-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