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困境 高希均:必須透過閱讀

王承中 2014/10/01 21:57 點閱 5749 次
遠見雜誌創辦人高希均針對國人閱讀下滑的現象,再度重申了他提倡的新讀書主義。〈photo by 遠見雜誌提供〉
遠見雜誌創辦人高希均針對國人閱讀下滑的現象,再度重申了他提倡的新讀書主義。〈photo by 遠見雜誌提供〉

【台灣醒報記者王承中台北報導】遠見雜誌調查顯示,受到網路的衝擊,完全不看書的比率從2010年的24.1%,上升到27.9%,若再加上不識字及很少看書的比率,更超過50%,而國人平均每天上網時數從2010的1.28小時,上升到現今的1.44小時,每週增加1.12小時,影響著國人對於閱讀的時間分配,但是隨著網路的發達,國人對於閱讀的定義不再只是閱讀書籍,看網路新聞、瀏覽臉書也是閱讀。

高希均針對2014全民閱讀大調查顯示國人在購書量、閱讀時數、購書經費都較4年前下滑的現象,再度重申他提倡的新閱讀主義,「再忙也要讀書;再窮也要買書;住處再擠也要擺書;交情再淺也要送書」。與會的教育部政務次長林思伶也分享自己如何養成閱讀習慣的經驗,她說「小時候父母給的零用錢,其中一筆必須要拿去買書,而且父母還規定買的書一定要看完,閱讀已成為一種生活態度」。

「面對分裂的社會,解決關鍵是教育、知識、品德及教養,這些唯有透過閱讀,才能培養。」遠見的雜誌創辦人高希均1日出席「新世代愛‧悅‧獨論壇」時如此表示。

遠見雜誌針對國人閱讀能力的2014全民一閱讀大調查,在調查全台1208位15歲以上民眾,及614位有6到15歲小孩的家長,與2010年相比,民眾每年平均的購書量從4.23本下降為4.13本,18歲以上每周閱讀時數從3.06小時,下降到2.76小時,每年購書經費則從1461元,減少至1326元,都較4年前下滑,顯示國人閱讀風氣略降。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洪蘭在演講時指出,新加坡的富強來自於重視教育與閱讀。李光耀曾表示,新加坡21世紀的公民必須具備快速吸取訊息的能力,及正確表達自己意思的能力。洪蘭指出,新加坡在大賣場樓上設置圖書館,讓新加坡的父母購物促進經濟的同時,孩童可在圖書館中進行閱讀,增加學習能力。

洪蘭說:「教育是脫離貧窮唯一的機會,而教育需從閱讀做起。」她以美國著名的外科醫師班‧卡森為例。他成長在貧民窟,學習能力一直不佳,直到他母親在教授家中幫傭時,發現2家人的差距只在有沒有閱讀習慣,因此固定帶卡森去圖書館讀書,由於美國社區書館的藏書與當地學校課程有所連結,使卡森透過閱讀建立自信,最後成為著名的外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