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

印度上火星 南亞恐陷核武競賽

陳清泉 / 文字工作者 2014/10/01 09:19 點閱 2164 次

印度火星探測器曼加里安號成功進入火星軌道,在航太發展上,成為亞洲第1 個成功執行火星任務的國家, 這與中國較勁的意味十分濃厚,但其背後更代表著印度向大國之路邁進, 以及發展戰略核武的軍事意涵。

印度航太科技在最短時間內,通過發射衛星、突破遙感技術、成功探月和火星探測器入軌等階段的實踐,與中、美、俄、日等國同列太空俱樂部成員。曼加里安號更以低成本(僅耗資7 千萬美元)創造高科技效益(第一次便成功)的奇蹟,超中趕美,完全體現「JUGAAD」(自力更生)的精神。從印度總理莫迪稱讚此舉是「更快更省,敢於邁入未知,創造歷史」, 可理解印度政府和人民的自豪。

自1962 年印、中國爆發邊界戰爭以來,加上中國軍力近年深入印度洋,加深印度對中國的不信任。中國快速發展軍力,東風31 型(CSS-X-9) 洲際彈道飛彈,射程遠達1 萬2 千公里,並完成戰略部署,已對印度飛彈防禦系統構成嚴重威脅。

印度成功試射「烈火5 型」長程飛彈,射程僅有5 千公里,雖讓印度躋身飛彈大國,但因固態推進系統燃料的燃燒,和推進時間波動的缺陷,投射與突防力遠不如中國,迄今未聞已完成部署。

根據印度地理位置設定的地緣政治密碼,在地方以核武嚇阻並防衛巴基斯坦入侵;在區域治霸印度洋,對抗中國;在全球由於非海權國家,沒有治霸全球的野心,依附美蘇強權羽翼擺盪。印度長期受地理的制約,以中、巴兩國為假想敵,只有選擇積極發展戰略核武力量,稱霸南亞制衡中國。綜合導彈研發計畫就成為印度發展國家安全防衛武器的重點,成功研發出短程「大地」(Prithvi)飛彈和「烈火」長程導彈。

彈道飛彈遠程飛行和殺傷力的關鍵,在於火箭推進器的推進能力,是否能使飛彈在重返大氣層階段擁有絕佳的機動性,避開飛彈防禦系統,有效攻擊目標。
換言之,曼加里安號探測器能成功進入火星軌道,證明印度已發展出新一代火箭燃料系統,足以改進過去中、長程飛彈推進力不足的問題,預期將會用在「烈火5 型」導彈之上, 增加巡弋距離和攻擊能力。

果真如此,印度未來若再有試射飛彈的舉動,射程至少會達到1 萬公里,正式成為飛彈強權國家。如今, 曼加里安號的成功,一旦印度的戰略核武力量跟著升級,中、巴兩國必然會以強化核武力量回應,南亞恐難免於一場核武競賽,直接衝擊地緣政治與區域安全情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