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餐飲業 應自設品管中心

李若松 / 資深媒體工作者 2014/09/15 09:05 點閱 2132 次

餿油食安風暴已延續10 多天,佔據報紙版面的影響力,甚至超過澎湖空難及高雄氣爆事件。因為民以食為天, 愛做秀的民意代表只能監督政府,要相關部會首長下台,卻忘了追究禍害的源頭,以台灣食材的多樣多量,真正該負責任的是生產或進口食材的大企業,如果大企業做好品管,食安問題就減少一大半。

台灣是一個多元的飲食社會,以美食著稱,業者不斷推陳出新的促銷新產品,以炎炎夏日的飲料冰品市場為例,種類真的多到數不清,當全家便利商店的冰淇淋大賣,其他通路紛紛跟進銷售冰淇淋,持續研發新口味, 誰知道新口味背後,有任何商品標示嗎?台灣有生產那麼多當季的水果原料嗎?冰淇淋有添加物嗎?

糖米油鹽醬醋茶這些日常用品, 難道要政府逐一檢驗?台灣飲料糕餅市場需要多少糖原料,除了台糖公司, 有多少用國外進口的糖,這些進口糖的品質沒有問題嗎?民眾平常吃的米飯,要擔心廠商將進口劣質米,摻在本土米裡銷售。

餿油事件最離譜的是知名的食品大廠或連鎖餐飲集團,當企業規模一天天龐大,難道沒有想到相對應成立企業品管中心,為所有的原物料把關, 如果頂新集團、王品集團不能為自己的顧客做好把關工作,光靠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局的檢驗人員會累死,食品安全檢驗依然是掛一漏萬。

台灣以美食吸引全世界的觀光客,也是重要的經濟命脈,當台灣許多風景名勝被破壞,美食也被染上汙名,台灣怎麼能吸引觀光客?

餿油事件這也不只是影響觀光, 「民以食為天」,因為食品原物料或配料出問題,不僅傷害台灣餐飲業的生計,更影響全民的健康。

民意代表要求撤換衛生福利部部長或食藥局局長只是找個「祭品」犧牲,平息人禍,真正該嚴格立法與執行的,要求營業額或產量到一定規模的業者必須成立相對符合規模的品質檢驗單位,若涉及食安或造假疑慮, 就要求這些大企業與連鎖餐飲停業處分,直到改善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