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對台灣貧富差距拉大感到憂慮。貧窮世襲,不得翻身,固然是個危機警訊,但在 M 型社會的另外一邊,有一群人更有錢,而且更有效地把財富傳遞給下一代。這件事情,是好是壞?很多人都說這是壞事,因為他們每天看到的都是富二代的負面消息。
例如2012 年,某位葉姓富裕小開在舞廳通宵喝酒,爛醉中高速駕駛賓士肇禍,孤女父母雙亡,卻不見悔意。
又例如近日房祖名和柯震東,一個是大明星成龍的兒子,另一個是連鎖潮流品牌的小開,因為吸食大麻被捕,而且消息傳出他們時常流連聲色犬馬。少數人同情他們受到不公正、不透明的審訊過程,但更多人暗自欣喜,甚至冷眼旁觀。
富二代受撻伐
在許多年輕人心中,對富二代的感想是這樣的:「你們不用經過努力就能擁有的財產、地位、優勢,我再怎麼努力也達不到。你們排擠了我的經濟機會、政治機會,甚至婚姻姻機會,你們還任意糟踏!」所以,只要富二代稍做錯事,主流網路輿論常常立刻加以圍剿躂伐,毫不手軟。
確實,中港台地區的富二代常常令人失望和齒冷。但富二代應該被我們當成敵人,還是一項資源呢?讓我們看看太平洋的另一邊,另外三個人,是真正最極端的富二代,世界上最有錢的銀行家股神巴菲特,他的三個孩子,今日分別已經是六十一歲、六十歲、五十六歲,都走入了人生下半場,他們的人生是怎麼樣的景致?
富二代有典範
長女蘇珊.巴菲特,長年擔任人道非營利組織的經營者,她自己成立了基金會,也在父親的慈善基金會之中擔任董事,投入畢生心力促進愛滋病、公平貿易等問題的改善。
次子哈沃.巴菲特,是個事業有成的企業家。從23 歲開始,他就向父親承租一塊農地,向父親交納租金,日後農產事業不斷擴大,並利用事業收益支持研究和保育的工作。
幼子彼得.巴菲特,很早就顯露音樂方面的熱愛,也終身投入音樂創作。雖然彼得沒有莫札特般的天才,但努力不輟必有回報,在1999 年因為紀錄片配樂得到了艾美獎。
巴菲特的三個孩子都算不上名人,他們在美國傳媒輿論中受到的關切,遠小於房祖名、柯震東。但他們三位也許用了更合適的方法,對自己個人和社會整體,體現了富二代這個身分的價值。
蘇珊運用富二代的身分,實踐她對社會的關懷;哈沃用這個身分,為企業經營的能力磨練打底;而彼得用這個身分專心致志地追尋興趣與藝術。富二代這個身分可以是好的,如果人生有積極目標,富二代也可以對社會有所貢獻,只要引燃他們心中的關懷。
富二代少了很多一般人的苦惱:怕失敗、缺資源,或是早年的教育培養不夠…。從他們出生就註定了,他們會受好的教育,可用資源極多,而且失敗不打緊,更重要地,他們不需要向社會證明他們的價值與重要性,社會自然地會重視他們。他們不必花心思在「獨善其身」,其實更可能「兼善天下」。
富二代資源多
富二代是資源,是可以產生大價值的資源,前提是我們要知道如何好好培育他們,包括家庭教育給他們眼界、學校教育教育給他們方向、社會教育給他們榜樣。
在歐洲,拉瓦傑、達爾文、洪堡…這些大科學家,都是出身富裕家庭,所以毫無後顧之憂地為人類的智識開疆拓土。
所以,不要搞錯了重點,富二代失足和犯錯,是社會的損失。我們更該多多思考如何鼓舞更多的富二代成為時代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