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街友缺志工 社會行銷待動員

杜胤廣 2014/08/13 21:20 點閱 3197 次
恩友中心創辦人李政隆認為,服務街友就要身體力行,才能感動人。(photo by 恩友中心)
恩友中心創辦人李政隆認為,服務街友就要身體力行,才能感動人。(photo by 恩友中心)

【台灣醒報記者杜胤廣台北報導】「關懷街友志工短缺的問題,只能從身體力行做起。」恩友中心創辦人李政隆說,面對服務街友志工不足的問題,只有當自己親身服務街友,才能帶出影響,從中培育志工。衛福部社會救助及社工司副司長江國仁則認為,服務街友須有健全的組織運作,加上適當的社會行銷,才能吸引人力。

【政府人力有限】
根據衛福部社會救助及社工司2014年最新統計指出,目前全國有10處公設遊民收容所,具有證照的社工師有10301人,投入各種社會福利工作的志工為20多萬人。至於街友分布情況,80%分布在全省6都等人口較密集的地區。

江國仁表示,政府所有單位都在精簡人力,幾乎各項社會福利的工作都必須與民間團體合作,而目前街友關懷的工作只能在「外顯服務」上進行,在重要節日時,各縣市社會局都會提供熱食等物質上的供應,甚至在就業服務上與勞工局配合,給予諮詢,但街友心理內在的諮商問題,仍需民間機構配合。

【身體力行】
「從事街友服務或其他關懷弱勢等工作,必須身體力行,讓人看見行為後,才會感動人,願意跟著做。」李振隆表示,當初恩友中心在台北各地開拓據點時,不論環境整理、煮飯、送貨,樣樣自己來,直到看見某些街友跟著一起做時,再從中培訓成志工,這些志工的影響力,往往大過沒有相同經歷的志工,當他們關懷其他街友時,也較有成效。

「一個社福機構組織若健全,且能正規運作,基本的人脈與捐款也正常,才能讓關懷街友的服務更加系統化。」江國仁認為,全台灣服務街友的社福機構就是缺乏系統化,所以才讓一般人無法重視國內街友現象。

【社會行銷待進行】
江國仁說,服務街友的社福機構也必須藉由社會行銷等宣傳工作,讓人逐漸了解某一弱勢族群的困難所在,並吸引人才加入志工行列。

李振隆坦言,恩友中心欠缺的就是「不知如何對關心街友的人產生吸引力?」如果未來每一處恩友中心都能善用媒體等社會行銷工具,改變一般民眾刻板印象,將不是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