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鮪告急的警訊

李武忠 / 大學兼任教授 2014/08/11 13:57 點閱 1727 次
實地了解才知道,台灣黑鮪的產量正逐漸減少。(photo by Jinhan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
實地了解才知道,台灣黑鮪的產量正逐漸減少。(photo by Jinhan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

如今大部分人力與經費優先投注在技術層次低,且短期內可取得技轉成果的項目,
讓台灣水產科研水準逐漸從全球前段班往後倒退,非常可惜。

漁業署公布今年台灣太平洋黑鮪捕獲數量增加,並從捕獲黑鮪體重分析出有中型魚群加入, 推論出太平洋黑鮪資源有逐漸恢復的徵兆,以1 年資料做如此推論,似乎過於武斷。

過度捕撈數量銳減
根據國際科學調查資料顯示, 全球黑鮪數量銳減是事實,儘管主要捕撈國家,如:日、韓、台灣等國均強調,透過良好的管理,黑鮪資源可生生不息,其實不然,許多科學證據顯示,過度捕撈是導致鮪魚族群崩潰的主因。

為求黑鮪資源永續,相關管理機構正積極研擬降低黑鮪可捕撈配額,並限制最小可捕撈體型, 例如:黑鮪魚資源管理機構「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去年底做出決議,世界各國2014 年針對未成熟黑鮪魚的漁獲量,應較2002 至2004 年的實際捕獲量減少15% 以上。

但因涉及龐大的經濟利益,其他海域的黑鮪魚資源管理機構, 如「國際大西洋鮪類保育委員會」,受會員國漁業利益團體的政治壓力影響,並未採取一致行動。而日本為全球最大黑鮪消費國家(占總消費量的八成),深知這些限制將會影響到黑鮪魚市場價格,及供養殖使用的天然幼魚數量。

為防範未然,日本政府除了宣布將從2015 年起,把日本周邊漁場黑鮪魚幼魚的捕撈量削減50%(約4000 噸)外,日本豐田通商和近畿大學也將合作推動黑鮪魚的商業化養殖(該大學水產研究所於2002 年將黑鮪魚從魚卵培育到成魚,創下全球首例的黑鮪魚「完全養殖」)。

穩定市場供需
預計6 年內,投資15 億日圓(約4.5 億台幣),到2019 年可生產黑鮪魚苗30 萬尾,屆時魚苗的生產能力將從現在的每年40 萬尾提高到70 萬尾。
如果計畫順利,估計可提供日本國內每年消費黑鮪數量(約4 萬噸)的2 成,對穩定市場供需和售價有相當助益,令外界相當期待。

而同為黑鮪主要捕撈國家之一的台灣(鮪魚產值占整體遠洋漁業產值的80%),漁民為捕撈黑鮪經常與菲律賓、日本等鄰國發生糾紛,甚至爆發喋血事件;政府卻沒有具體的因應對策,甚至還把黑鮪魚捕撈數量視為政績, 真令人搖頭。

為黑鮪魚產業發展的長遠考量,台灣除了遵守國際責任制管理規範,有效禁止我國漁船從事非法捕撈的行為外,應善用台灣優越的繁養殖技術與人才,大力推動黑鮪魚完全養殖,不僅可以有助於黑鮪魚資源養護,提高合法配額數量,還可透過養成黑鮪外銷,為台灣賺取龐大的外匯。

全面整頓黑鮪復育
遺憾的是,身負國內水產養殖科技研發重任的試驗研究機構, 這些年雖也投入鮪魚繁殖研發, 但是力度明顯落於日本之後,主要是過度重視專利申請與技轉金的取得(長官們可雨露均霑)。

大部分人力與經費優先投注在技術層次低,且短期內可取得技轉成果的項目,以模仿取代原創,讓台灣水產科研水準逐漸從全球前段班往後倒退,應痛定思痛全面整頓, 讓研究回歸正軌,才能為瀕危的黑鮪、鰻魚等資源復育, 做出具體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