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農業,自己救

李武忠 / 大學兼任教授 2014/07/31 14:35 點閱 1853 次
農業加值對本土農業的利弊得失,政府部門迄今仍 避重就輕,不願坦誠面對。( photo by 中央社 )
農業加值對本土農業的利弊得失,政府部門迄今仍 避重就輕,不願坦誠面對。( photo by 中央社 )

自經區納入農業加值,吵得沸沸揚揚,但是身為農民的聲音卻始終出不來,主要與部分地方首長態度曖昧欲迎還拒以及農民未接收到充分資訊有關。

農業加值對本土農業的利弊得失,政府部門迄今仍避重就輕,不願坦誠面對。
該措施看似對台灣本土農業不會造成立即影響,然而所產生「溫水煮青蛙」的效應卻很可能讓台灣農業逐步失去市場,最後只能仰賴補貼救助過活,應審慎為之。

農業靠自救
隨著內外環境變遷農業不再是單純地方產業,農民不能再抱持著過去那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保守觀念, 自己的權益自己爭取,農業還是要靠自救,不要再輕易被政客所施的小惠小利所收買。

讓農村長期存在的老問題包括:專業所得偏低、產銷失衡、中間剝削、農地被強制徵收、勞動力不足等始終沒有被認真看待用心解決, 只有少數「夠力」農民的聲音才能被官方重視並獲得關照,多數農情始終難以上達,遑論獲得解決。

基於選舉考量,中央農業施政多偏重短期效果,沒有長遠規劃,看不到願景;部份地方首長口口聲聲重視農民權益私底下卻與財團交好放任污染與圈地行為發生; 有的只重視表像宣傳,卻不在乎實質內涵,口號喊的震天價響卻未真正落實使得農民所得依舊偏低,良田不斷流失。

農業政治化
也有首長喜歡引進很潮很炫的設施與玩意,來搏取媒體前的曝光率,對改善農村總體環境與農民生活沒有幫助,反而浪費民脂民膏。

農民純樸善良愛鄉土的本質往往成為政客選舉時最佳操弄的對象,幾天的longstay,幾句的愛農護農, 畫幾個亞太農業大餅等就可輕易獲得選票,選上後早將承諾拋諸腦後,迅速靠向財團「互利共榮」,農業困境依舊無解。
國內農民即便歷經藍綠政黨輪替,中間剝削依舊,產銷失衡未解,卻仍然癡癡的期盼下一個「救世主」的降臨讓明天變好,看了讓人不忍。

面對自由貿易強力叩關, 政客們(無分藍綠)最終會以「大局」為重毫不猶豫的犧牲農業來換取商業利益, 而不是事先做好應變措施與利益分配。
因此,年輕一輩的農民除了精進自己的農作技能外, 也應該主動監督政府所推動農業政策的內涵以及成果。

同時號召同好一起加入相關農民團體逐步凝聚成改革的力量,讓它成為由下往上的農業決策模式,而不是政府的傳聲筒。
唯有如此農民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農業才會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