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納缺糧改吃蟲 解決營養問題

陳正健 2014/07/30 15:56 點閱 3916 次
棕櫚象鼻蟲富含蛋白質和多種礦物質,既符合迦納當地的吃昆蟲的飲食習慣,也為當地農民帶來商機。(photo by 維基百科)
棕櫚象鼻蟲富含蛋白質和多種礦物質,既符合迦納當地的吃昆蟲的飲食習慣,也為當地農民帶來商機。(photo by 維基百科)

【台灣醒報記者陳正健綜合報導】對許多人來說,吃昆蟲非常噁心,但對科學家而言,食用昆蟲是解決非洲飢荒之道。根據CNN報導,非洲迦納糧食問題嚴重,75%的學齡前兒童與3分之2的懷孕婦女因為缺鐵,飽受貧血所苦。然而,棕櫚象鼻蟲可解決迦納的營養危機,因為牠們富含蛋白質和多種礦物質,既符合當地吃昆蟲的飲食習慣,也為當地的農民帶來商機。

在許多人心目中,昆蟲噁心又骯髒,一般人避之唯恐不及,更別提將牠們吃下肚。不過,對深陷飢荒危機的發展中國家而言,昆蟲提供豐富的蛋白質,養殖成本低,汙染少。據估計,世界有162個國家、20億人口以昆蟲為食,比起人類的主食豬、牛肉,昆蟲不需要那麼多的水、食物與住處,既經濟又實惠。

2013年,聯合國糧農組織報告指出,昆蟲富含蛋白質與礦物質,可成為肉類的替代品,有些蟲類的蛋白質的比例比牛肉還高,富含鐵、鉀、 鋅、磷與多種氨基酸。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迦納75%的學齡前兒童與3分之2的懷孕婦女,飽受貧血問題所苦。迦納大學森林與園藝作物研究中心指出,在鄉下地區,碳水化合物是人們的主食,但蛋白質攝取量普遍不足,因為魚、牛等肉類取得不易。

推廣食用昆蟲的組織「Aspire」執行長阿瑟爾指出,雖然迦納政府提供孕婦鐵片與維他命,但接受度不高,因為人們缺乏教育和對政府的信任,食用昆蟲反較能為當地文化所接受。

阿瑟爾表示,在加納北部和東部,部分居民已將棕櫚象鼻蟲作為食材,目前都是藉由手工收集,在引進人工養殖技術後,人們不僅獲得便宜的蛋白質來源,也將增加不少收入。

「Aspire」組織曾在墨西哥推廣蚱蜢食用計畫,將他們磨成麵粉,希望解決貧困地區的飢荒問題,也為農人提供商機,未來該計畫也將在肯亞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