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布爾喬亞階級心態與蘭嶼

趙世平 / 文字工作者 2014/07/23 10:10 點閱 2300 次
有便利超商業者願意冒風險選擇在蘭嶼開設分店,就社會責任公平性來說,應給予 肯定。(photo by sosoliu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
有便利超商業者願意冒風險選擇在蘭嶼開設分店,就社會責任公平性來說,應給予 肯定。(photo by sosoliu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

聲稱便利商店入駐,會破壞蘭嶼民俗傳統文化的學院派掉書袋文化論述,這種不食人間煙火心態已流於厚誣。

某連鎖便利商店有意進駐台東縣蘭嶼開設分店,在日據時期就被日本學者當成文化人類學研究櫥窗的蘭嶼,也難免於引進新消費形態衝擊;往後也將有24 小時的燈火和食物商品供應。對於傳統鄉鎮引進這項新事物,社會呈現「保留原樣」和「接受新事物」的兩極化反應。

打開潘朵拉盒子?
某些人極力主張反對24 小時營業的超商進入蘭嶼, 這派看法認為超商雖能為當地帶來舒適便利,但強勢的外來消費導向文化形態將導致傳統文化一點一滴流失, 果真如此,台灣就毀了。

生態作家劉克襄更質疑, 超商入駐蘭嶼,是否如打開潘朵拉的黑盒子,成為一連串災難之始,甚至是導致蘭嶼原住民傳統社會生活形態,與價值觀崩解的最後一根稻草?

贊成者則主張,便利商店入駐的決定權應在蘭嶼居民,我人無權越俎代庖替蘭嶼居民作主。社會型態不斷在變遷,超商進駐當地趨勢不可免,既然擋不住就宜提早適應,何況當地居民樂見其成,沒有理由拒超商於千里之外。

不可一日無超商
近年來,24 小時不打烊的便利超商擴展迅速,全臺灣已超過上萬家,連金門、馬祖和澎湖離島都可見到連鎖加盟商店的蹤跡,早已成為我國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環節,也令外國觀光客與陸客印象深刻嘖嘖稱便,更有人以「寧可一日無政府, 不可一日無超商」,比喻全天候營業的便利超商對台灣社會正常運作的不可或缺程度。

扣上破壞遺產帽子
超商無所不在,蘭嶼畢竟交通不便,大量的商品須以海運為之,無形中成本大增;購買者仍以觀光客居大多數,當地居民必須慢慢適應,短時間商家難以獲得利潤。只要便利超商不是官方強加於蘭嶼居民的事物( 譬如過去政府在綠島和蘭嶼蓋的一堆不合當地民情的水泥屋),又何必以小布爾喬亞式的批判強加於便利商店呢?

商業經營講究將本求利和理性主義,殺頭生意有人做,賠本生意無人做,以往便利超商業者不考慮在蘭嶼開店,著眼於營業額和便利性。蘭嶼當地居民應有分享現代化生活便利之權,任誰都不得剝奪,不宜總是將當地居民視為人類學上的活化石被觀察對象,這才是現代民主國家。有便利超商業者願意冒風險選擇在蘭嶼開設分店,就社會責任公平性來說,應給予肯定。

超商入駐蘭嶼是遲早的事,我人既然早已習慣於便利商店帶來的許多方便,實在無須振振有詞地對蘭嶼扣上「文化遺產,不容破壞」大帽子,對便利超商入駐一事加以反對杯葛,商業市場運行規律和蘭嶼民眾自然會決定,聲稱便利商店入駐,會破壞蘭嶼民俗傳統文化的學院派掉書袋文化論述,不食人間煙火已流於厚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