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顫動易中風 醫籲常量脈搏

李昀澔 2014/07/17 17:41 點閱 3434 次
陽明醫學系內科教授吳茲睿(上),介紹心律醫學會推出的「心凝守護卡」。(photo by心律醫學會&李昀澔/台灣醒報)
陽明醫學系內科教授吳茲睿(上),介紹心律醫學會推出的「心凝守護卡」。(photo by心律醫學會&李昀澔/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心房顫動」患者的中風機率,較常人高出3.87倍,千萬不可輕忽。北榮心臟科主治醫師張世霖17日出席衛教宣導時表示,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現象,但患者往往因症狀極輕微而誤認為疲勞所致,因而延誤就醫時機。中國附醫心臟科主任張坤正指出,平常可自行量測手腕脈搏,若發現不規律跳動,應接受心電圖等進一步檢查。

根據腦中風學會統計,全台約有20萬心房顫動患者,每年有1萬人因而中風。張世霖分析,心房顫動約占心律不整總人數的34%,由於屬退化性疾病,65歲以上族群盛行率高達5%。

張世霖解釋,心房顫動通常是「快速且雜亂無章地跳動」,發作時可能快至350至600次,長期恐致心臟衰竭;當心房無力收縮、將血液排入心室時,血液淤積在心房,易產生血塊,血塊流至肺部或腦部,就容易引發中風或全身性栓塞。

「心房顫動患者可能僅出現頭暈、疲勞、略感呼吸困難等症狀,通常會認為是『太累』所致。」張世霖表示,東亞各國心房顫動盛行率都在0.7至1.6%之間,但此數據極可能因患者並未意識到症狀產生而被低估。他強調,心房顫動患者中風比例較常人高出3.87倍、死亡率增加2.23倍,實在輕忽不得。

一般而言,正常成年人的心跳,約介於每分鐘60至100下之間;張坤正指出,平時自我評估是否可能有心房顫動問題的方法,就是測量手腕內側「橈動脈」的脈搏,若有過速、過慢或不規則跳動的狀況,應立即就醫,進行心電圖等進一步檢查。若醫師判斷患者風險極高,通常會建議服用抗凝血藥物,現已有多種藥物可供選擇,預防中風效果佳。

心律醫學會理事長吳茲睿表示,該學會特別搭配衛教活動推出「心凝守護卡」,希望心房顫動患者詳細記錄服用的抗凝血劑種類、劑量及頻率,並由醫師幫忙註記腎功能數值,既可避免忘記服藥,也能監控用藥狀況。他建議,患者若需至心臟內科外的科別就診,可一併攜帶紀錄卡,提供醫師手術及開藥等治療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