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范捷茵台北報導】「平埔族群有自己的語言與文化,為什麼原委會拒絕承認我們的身分呢?」平埔權益促進會會長潘紀揚14日質疑,平埔與高山族的分歧很難一刀兩斷,而平埔族群如巴宰(Pazeh)與噶哈巫(Kaxabu)等,除了文化獨特外,語言也被聯合國列入瀕危,原民會卻不肯為這些族群正名,導致族語與文化傳承困難重重。
6月26日行政院核定「拉阿魯哇族」及「卡那卡那富族」為第15、16個原住民族群,看在平埔族眼中,卻是既喜悅又夾雜著難過。
【語言列瀕危】
在14日立委周倪安舉辦的記者會上,平埔族噶哈巫族的潘寶鳳無奈表示,看到其他原住民被國家承認、正名,內心當然相當喜悅,可是當她想到噶哈巫族的語言,早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全世界18種極度瀕危的語言,服飾與文化的獨特性也不輸賽徳克族,政府卻遲遲無法承認其原住民身分,不免覺得相當沈痛。
以語言學分類而言,台灣古語有泰雅、排灣與鄒語,而噶哈巫語與賽夏語屬於同一語系,而賽夏又屬於泰雅分支,所以許多發音與泰雅族相似,屬於南島語系一部分是毋庸置疑的。
平埔權益促進會會長兼巴宰族人潘紀揚說,原委會3年前曾表示,將努力協助平埔族「正名」,但是至今都沒有任何作為,對於文化保存的輕忽態度,令人心寒。聯合國早已准許他以「台灣原住民巴宰族」身分參加會議,反觀台灣政府,至今卻仍不允許族群正名。
【傳承自力救濟】
對於平埔族的族群數量,文獻上一般認為8族13支或7族14支,直至今日還保有傳統文化、祭典,族群向心力較凝聚的大約還有10族。潘紀揚強調,平埔族和高山族其實如何分類都是人為決定,像被分類為高山族的阿美族、卑南族其實也住在平地。
在缺乏官方的承認下,傳承族語和文化變得相當困難。噶哈巫文化協會秘書長蕭愛蓮表示,噶哈巫族有自己的族語,卻沒有政府力量支援協助保存,眼看著族語隨著地方耆老的凋零而消失,民間團體只好自立自強,在社區內奔走、收錄耆老們的影音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