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威脫離貧困 教育是關鍵

張芮瑜 2014/07/07 19:38 點閱 2742 次
馬拉威獨立屆滿50年,在反思過去與未來面臨的挑戰時,政府認為教育是脫離貧困的關鍵之一。(photo by Graeme Robertson for the Guardian)
馬拉威獨立屆滿50年,在反思過去與未來面臨的挑戰時,政府認為教育是脫離貧困的關鍵之一。(photo by Graeme Robertson for the Guardian)

【台灣醒報實習記者張芮瑜綜合報導】馬拉威獨立50周年總體檢,教育是脫離貧困的關鍵!為了趕上中非各國的發展水平,近年馬拉威多管齊下,除了推動學校供餐計畫,以刺激學齡兒童入學率外,政府也敦促女性受教育,以改善馬拉威婦女早婚、早生育問題。世界糧食計劃署執行理事亞瑟倫表示,「學校供餐是一項早期投資。」政府雖希望從根本解決問題,但資源不足仍待克服。

【窮困根源於教育缺】
受英國殖民超過70年之久,今年7月6日是馬拉威獨立50周年紀念日,對比過去國家發展落後,現今已有長足進步,但該國仍面臨諸多挑戰。馬拉威至今仍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表示,61%的人口處於每天花費不足1.25美元的生活中。
有鑒於此,馬拉威政府欲從根本解決問題,並落實教育的重要性。根據該國教育部的財政數據顯示,2012至2013年間,國內24%的預算用於教育,其中小學教育占60%。儘管教育已獲得國家的大量挹注,但仍面臨資源缺乏的問題,並阻礙了教育部提升教育水平的努力,更影響教學品質。許多學校反映,無法負荷每班高達100名的學生,合格教師的數量也愈來愈少,且需要大量的新建教室。

馬拉威政府為確保受教權落實在該國每個孩童身上,並刺激小學入學率,政府與世界糧食計畫署在1999年推出學校供餐計畫,最初針對馬拉威中部的代扎鎮24所學校中23000名學生實施。獲得成功迴響後,在2000年已擴增到恩撤烏鎮與薩利馬鎮的58間學校、共31500名孩童身上。許多NGO組織也相繼推出學校供餐計畫,截至2009年,推行該計畫的小學占17%,供餐普及30%的小學生。

【供餐計畫投資未來】
對於無法為孩子提供足夠營養與食物的家庭來說,學校供餐是孩子入學及出勤率的主要刺激因素,同時也是國家投資未來發展的做法。世界糧食計劃署執行理事亞瑟倫表示,「學校供餐是一項早期投資。未來,國家會擁有許多有著良好教育及健康身體的人才。」一般來說,全球的學校供餐項目每年需花費750億美元,而這其中大部分經費都出自政府預算。

根據英國《衛報》,脫離貧困最直接方式就是增加收入,因此除了提升孩童入學率外,婦女受教育將有機會謀取更高的工資。此外,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透過教育可以改善馬拉威女性早婚或過早生育的問題,進而降低孕、產婦死亡率。現階段有一半的馬拉威女性在18歲以前結婚,如果所有撒哈拉以南的婦女完成小學初級教育,孕、產婦的死亡率將下降70%,表示每10萬產婦中,死亡人數將會從過去的500人下降至15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