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綱增選修 高中生朝適性發展

張文昌 / 教師 2014/07/01 12:33 點閱 2070 次
高中階段已進入性向、能力分化階段,「基本能力」應以國小、國中學習階段為主。(photo by Kiwi He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
高中階段已進入性向、能力分化階段,「基本能力」應以國小、國中學習階段為主。(photo by Kiwi He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

幫助學生選擇配合進路、結合性向、興趣、能力的選修課程,方能朝向「成就每一個孩子」的理想前進。

近日十二年國教總綱草案引發爭議,不同團體發動連署及媒體投書, 分別針對普通高中數學及國文必修學分數調降,表達反對意見。筆者身為總綱研修小組委員,過去10 個月以來實際參與總綱草案研擬過程, 藉此一文表達我的意見,盼有助釐清爭議。

高中已是普及教育

早期普通高中被定位為大學預備教育,藉以培育學術人才,然而經過多年廣設高中的政策,我國高中校數已由72 學年度176 校增加到102 學年度344 校,高中已成為普及教育,加上少子化影響,部分地區、學校已面臨招生不足,絕非30 年前僅有兩成多國中畢業生可就讀高中。

加上十二年國教實施免試入學的影響,同校、同班學生程度差異明顯加大,固定、僵化、缺乏彈性的課程已無法滿足不同學校、不同學生多元需要,預定於107 學年度實施的十二年國教新課綱,勢必朝向增加選修的方向調整。

降必修不等於減時數

高中必修學分意指所有高中學生所共同必須學習的「交集」與「基礎」,配合課程地圖規劃、大學考招制度調整、學校適性輔導與課程諮詢,幫助學生選擇配合進路、結合性向、興趣、能力的選修課程, 才能朝向「成就每一個孩子」的理想前進。

目前已有學校實施多元選修課程成效良好,在未來四年可望進一步透過新課綱試行,將典範推廣至各校。

試問,有什麼理由要求未來的李安與李遠哲修習同樣內容的數學22 到24 學分?漠視教學現場學生學習的嚴重落差,不容許學生有不同選擇,這難道不是一種對學生學習的「綁架」與「霸凌」?

國中小培養基本能力

再者,高中階段已進入性向、能力分化階段,「基本能力」應以國小、國中學習階段為主。面對已經進入興趣、性向、能力多元發展的高中學生,漠視其程度M 形化及缺乏學習動機,要求其上同樣的課程, 就像是規定學生吃統一菜色的排骨飯才有營養,卻認為學生選擇適合其口味的雞腿飯、牛肉麵就沒有營養一樣缺乏說服力。

增加選修對高中學校與教師當然是一大挑戰,但面對大環境的急速變動,鬆綁課程與活化教學已不容許再延遲,否則犧牲的是未來學生的適性發展與學習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