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他命成毒品主流 戒毒床位告急

杜胤廣 2014/06/25 17:09 點閱 3013 次
K他命已成為台灣毒品的主流,因取得容易,犯罪風險最低,甚至導致晨曦會床位供不應求。(photo by 食品藥物管理局)
K他命已成為台灣毒品的主流,因取得容易,犯罪風險最低,甚至導致晨曦會床位供不應求。(photo by 食品藥物管理局)

【台灣醒報記者杜胤廣台北報導】「K他命已成為台灣毒品的主流,因取得容易,犯罪風險最低,但危害程度已讓晨曦會戒毒床位供不應求。」基督教晨曦會輔導部主任徐傳昊表示,從世界毒品的趨勢來看,類似K他命、搖頭丸等3、4級毒品盛行率已在近年來躍居第一。為響應國際反毒日,基督教晨曦會25日舉行反毒論壇,省思國內毒品的問題,邀請學者與晨曦會戒毒牧師進行對談。

根據食藥署2010年至2013年協助檢驗各檢察、警察、調查機關所查獲的疑似毒品案件,四年來平均檢出率為91%,其中查獲吸毒人最常被檢驗出的成分,K他命四年來位居第一名,平均檢出率為82%,其次是甲基安非他命,平均檢出率為7.75%,再者是安眠鎮靜成分的毒品,平均檢出率為1.5%。

根據法務部2008年至2012年的毒品查獲量統計顯示,1至4級的毒品中,3級毒品占所有毒品量的百分比分別是42.4%、63.2%、75.3%、61.4%、85.2%,其中K他命約占3級毒品量的97%。從92年至102年台灣地區濫用藥物的尿液篩檢統計中更顯示出,海洛因逐年下降,K他命卻持續升高,因此,K他命已逐漸竄升為國內毒品的主流。

「搖頭丸、K他命的可獲得性高、犯罪風險低是流行的主因。」高雄醫學院藥學院院長李志恒指出,從2011年美國12年級使用毒品的研究可知,毒品的可獲得性與犯罪風險明顯成為一種對比,即是毒品價格便宜更是一大誘因。

李志恒表示,1994年民間及政府推動修法,以解決毒品氾濫問題,但卻只朝向「減少供應及需求」為主軸,到了2000年時,緝毒量雖大幅減少,但另一波主要以「影響神經」為名的新興毒品,因藥物管制不當的問題開始崛起。

「隨著K他命流行時間加長,戒毒的需求也大幅增加,渴望進入晨曦會戒毒的人平均還要排隊2個月以上,才有床位可用。」徐傳昊說,近四年來,平均每年有331人預約面談求助戒毒,但每年法務部平均有19750人因第三級毒品而判刑,比起來晨曦會求助戒毒的人數是小巫見大巫。他建議,政府因修法使第三級毒品犯罪的罰則提高,並強制就醫或至民間機構戒毒。

李志恒認為,現階段防範毒品的措施,不能只停留在「減少供應及需求」的老舊思想,應思考的是「如何有效戒毒,讓戒毒的人影響吸毒的人」,及如何鼓勵民間機構參與戒毒,以解決渴望遠離毒癮的人,產生後續的治療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