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大學教育 該是什麼型態?

謝宇程 / 文字工作者 2014/06/11 19:18 點閱 2054 次
(photo by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Forgemind ArchiMedia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
(photo by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Forgemind ArchiMedia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

科技人才不可以只擅長做自己的技術,不懂整體系統的宏觀考量。系統觀念以及系統之間的交互作用,才是工程和設計思維的核心,這也是世界頂尖科技學院教育的重點。

有一位在台灣就讀排名第一科大的學生,他和我說,自己快要被茫然的學習滅頂了。對他而言, 他覺得「更精熟的技術」是他所想抓的浮木。

什麼是更精熟的技術?他想了想,竟然說:像賣油翁那樣吧?

賣油翁是啥?那是宋朝文學家歐陽修文章中記載的人物:一個賣油的老人,用杓子倒油進壺, 壺口放個銅錢,油從錢幣中間小孔筆直穿過,壺倒滿了,錢孔邊一點也沒沾到油。

二十一世紀受技職教育栽培的年輕人,竟然以八百年前年老小販為精神導師。這件事,讓我印象深刻。

科技大學走偏

過去幾年之間,許多關心技職體系的人都發現科技大學教育走偏了方向。但是,什麼是正途? 這個問題,很少人正面回答。

批判很多,都有道理:科技大學不應該大量招聘普通大學博士班畢業生當作師資主力;科技大學的課程不該和一般大學看齊;科技大學教師不應該用論文積點制來作為績效指標。沒錯,這些科技大學常犯的錯,造成了科大學生失去長才與特色。但是,科大教師該教什麼?學生該學什麼?

如果你觀察世界頂劣科技學院經營的重點,你會發現當然不是論文數量,上課也不會是死板的聽課。但是,你也看不到他們的學生在做「精準的倒油」,也不會是更精細的剪紙、蘿蔔刻花。 世界最好的科技學院,教學研究重點,集中在這三項:

三項經營祕訣

  1. 懂得市場及需求:世界頂尖科技學院了解, 最有價值的科技,不是最難的,不是最辛苦精細的,而是最有需求的科技。而一切的科技,最後要運用在人類社會之中,也必然要經過商品化的過程。因此,好的科技大學,都教學生如何思考判斷市場的需求,例如人口變動、社會變遷。科技學院除了有強的技術師資,往往有很強的產業與商業師資。就算不是直接教學生創業,也會培養學生敏銳的商業思考判斷力,讓他們善於選擇工作的企業,投入的領域。

  2. 嫻熟工程及設計:世界頂尖科技學院了解,任何技術,任何部件都不是獨立存在。而是在環境和系統之中。而技術和部件,在空間、電力、材質、重量限制之下,如何達到它的各種效果與目標,這就是工程和設計思維。

科技人才不可以只擅長做自己的技術,但無視其他的部分,不懂整體系統的宏觀考量。系統觀念, 以及系統之間的交互作用,就是工程和設計思維的核心,而這也是世界頂尖科技學院教育的重點。

  1. 能夠實作及製造:當你掌握了需求的趨勢,你就能開規格;面對規格,做出工程和設計規劃之後, 下一步,需要的就是實作。這件事不是三者之中最重要的,但是也是無法迴避的。鋼鐵人東尼史塔克不只能畫出工程設計圖,他還能拿著焊槍把面具打造出來。在量產的時候,機器能製造機器,但是最一開始的那台機器,或是那個原型,總要是由人親自製造的。

顯見,接受真正的高等科技教育的學生,和學術路線的學生,優秀和努力的方式不一樣,但是他同樣需要優秀而且努力。台灣把技職體系當成次要的教學路徑,用隨便和輕忽的態度看待,就註定了台灣科技走入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