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贊成硬性抬高基本工資

林建山 / 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2014/05/11 16:36 點閱 1840 次
郝、朱出手,直擊當下民粹核心要求儘快調高「基本工資」,使「薪資議題」儼然成為兩人接任輔佐大位後可以揮灑的新舞台。(photo by   KeroroTW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郝、朱出手,直擊當下民粹核心要求儘快調高「基本工資」,使「薪資議題」儼然成為兩人接任輔佐大位後可以揮灑的新舞台。(photo by KeroroTW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針對當下最夯的基本工資問題,執政黨國民黨兩位新任副主席台北市長郝龍斌及新北市長朱立倫在2014年5月8日先後出招,要求儘快調高「基本工資」,使「薪資議題」儼然成為兩人接任輔佐大位後可以揮灑的新舞台。

【郝、朱喊「漲薪水」】
郝、朱出手,直擊當下民粹核心,從消極的輕賦減稅觀念,向前推進為積極的為民眾加薪行動;相對於五二○將至,馬江政府所擬議的「拚經濟」、「打房價」措施,當然都遠不及藍營最大兩位躋身黨中央的地方諸侯郝龍斌、朱立倫,喊出的「漲薪水」,更能讓一般庶民倍加「有感」、更能夠打動人心。

兩人都認為,無論現行19,047元或七月調漲到19,273元,都不足以支應生活需求,尤其對中央政府以「消費者物價指數漲幅達3%以上」才能作為調漲基本工資的標準,更認為既不合理也不合法,因此,同聲敦促中央主管機關勞動部,要儘快召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加速調漲基本工資。

【大環境經濟改善】
不過,兩人的基本盲點是,既然都清楚認知到,基本工資僅是臺灣整體薪資問題的其中一環而已,「自由市場薪資水準」必須只有大經濟環境發展情勢,以及總體經濟績效表現良否,才有能力決定;政府運用有形之手的公權力規制,所制訂的剛性「法定基本工資」,除了滿足「既已在職勞動力」的基本維生消費支出需求之外,其實反而有可能會創造出更多「社會邊際勞動人口」的副作用。

何況,今天臺灣相對於國際社會,早已經失去可以提高「法定基本工資」水準的彈性空間,強行只會肇致臺灣勞動市場更嚴重的僵固性,損壞整體經濟競爭力。

【超過平均工資70%】
事實上,過去這三十年之間,臺灣法定基本工資相對於平均市場工資水準,已從1978年的20%,到了2007年已經超過70%,就國際比較情況看,現在臺灣基本工資水準,已經遠遠超過了世界勞動市場的政府應有「介入干預程度」。

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的普查,在全球現有實施最低工資制度的國家當中,其基本工資水準的設定,絕然少有超過平均市場工資水準的45%以上者;ILO研究認為,過度高標法定最低工資水準的國家,越可能導致社會邊際勞動力的大量增加,並會拉高失業數字,同時增高雇用的性別歧視性。

【對社福改善助益不大】
更重要的是,過高的最低工資標準,對於「既已在職勞動力」可以帶來一定程度的利益,但是同時也會提高「未進職場勞動力」的進場門檻障礙,從整體勞動市場的社會福祉改善看,並非是真正具有正向作用的發展情境。

因此,在馬英九執政第四年競選連任前夕的2012年,為了「買選票」的政治理由,勉強再將法定基本工資「有感」調高87%,而達到18,780元,事實上,這已是政治干預經濟的強弩之末,臺灣經濟因此而更加頹退不振,對外競爭力越發虛弱; 2013年江內閣的「率性賭氣」微幅調漲,也祇能再增1.42%為19,047元,2014年7月1日將從19,047元也祇有再一次微幅漲升1.19%,而增高到19,273元而已。

【廢棄最低工資體制】
但馬江政府的勉力作為,在勞工運動團體眼中依然認為是「毫無憐憫心」、「毫無誠意」,然而,對整個經濟社會而言,這只會更加驅使企業家精神外流及更多產業外遷他國。

2013年中,美國有一半以上既已採行最低工資制的州政府,已都嚴肅思考要以廢棄最低工資體制,來搶救失業,增進勞動市場供需彈性,並提高各州吸引投資營運的吸引力,這值得作為我國的重要參考。

然則,美國州政府的這種主張與作法,對照於318太陽花學潮之後,社運團體及所謂「弱勢族群」的「年年提高基本工資」,並要求政府制訂全世界所無人採行的「薪資法」(每年必須定期定量提高雇用薪資)之情況下,勢必益發顯現「臺灣自我勞動保護主義」的虛無與諷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