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運落幕 社會亟需反思

蕭思源 / 自由業 2014/04/09 12:49 點閱 1951 次
反服貿巨浪把馬、江打成人民的對立面,社會硬生生被仇恨撕裂,國會尊嚴蕩然無存,警察公權力亦被懷疑,經濟反見衰退;這代價實在太大了。(photo by KeroroTW on Flickr–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sence)
反服貿巨浪把馬、江打成人民的對立面,社會硬生生被仇恨撕裂,國會尊嚴蕩然無存,警察公權力亦被懷疑,經濟反見衰退;這代價實在太大了。(photo by KeroroTW on Flickr–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sence)

學生退場學運落幕,這已是必然的事。但這只是解決眼前僵局,學生不再霸佔立法院議場而已,實際上服貿的爭議並未獲得共識,問題仍然繼續懸著,甚至於說,真正的問題才剛開始。

霸佔立法院二十幾天,不是堂而皇之批評馬總統專制獨裁?不是說民主壞死,國會失能?到頭來,怎又還是要靠著被認為失能的總統來領黨、失序的國會來立法?

如果是如此,當初何必風起雲湧,掀起反政府、反黑箱巨浪,把整個社會翻攪成這個樣子?把馬總統、江院長打成人民的對立面,原本表面仍然融合的社會硬生生被仇恨撕裂,國會尊嚴蕩然無存,維護社會秩序的警察公權力被挑戰,經濟難再成長反而愈見衰退……這一切付出的代價太大了。

有人以為,年輕人之所以對馬政府如此地憤慨,是因為長年經濟不振,年輕人找不到工作,薪資水準偏低,高房價、高物價,生活壓力沉重到喘不過氣來,對未來感到茫然。卻又見社會的貧富差距拉大,感覺這個社會有太多不公不義的事情,馬政府必須負最大責任。所以把心中積怨一股腦兒發洩出來。

然而,明天過後,我們是享受高貴民主成就帶來的果實?還是面對著大破壞之後殘敗的民主?答案很快就會揭曉。

可想而知,這是醞釀另一場更大地鬥爭的開始,抗爭者永遠不能失去舞台,所謂退場,不過是轉進到下一個戰場罷了。

天災無情,人禍卻也難避。王金平振臂高呼台灣加油,吾人只敢心中默禱,祈求天佑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