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服威而鋼 恐增皮膚癌風險

李昀澔 2014/04/09 14:15 點閱 2866 次
美國研究指出,威而鋼的作用與皮膚癌細胞擴散機制相似,且威而鋼使用者罹患黑色素瘤比例較正常人高出84%。(photo by matsuyuki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美國研究指出,威而鋼的作用與皮膚癌細胞擴散機制相似,且威而鋼使用者罹患黑色素瘤比例較正常人高出84%。(photo by matsuyuki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綜合報導】服用知名壯陽藥「威而鋼」,恐提高罹患「黑色素瘤」的風險。美國布朗大學團隊發表於線上版《美國醫學會期刊:內科醫學》的研究指出,威而鋼的作用與皮膚癌細胞擴散的機制相似,且據臨床統計,威而鋼使用者罹患黑色素瘤比例較正常人高出84%。研究人員強調,醫師面對有黑色素瘤家族病史的患者,須更謹慎評估是否開立威而鋼處方。

【威而鋼增罹癌風險】
黑色素瘤罹患率不高,台灣發生率約為10萬分之1,每年有2千餘名患者確診,但由於易轉移、接受化療或放療效果差,致死率偏高;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報導,2014年迄今已有7萬6千人確診,其中9千7百人死亡,近6千5百人是男性,據悉可能與男性某些新陳代謝機制有關。

布朗大學附設羅德島醫院團隊分析2000至2010年間2千筆臨床報告、近2萬6千名平均65歲男性患者的就醫紀錄後發現,有6%的民眾曾服用過威而鋼,長期使用威而鋼者罹患黑色素瘤的風險,較「從未」使用者高出84%,而另2種皮膚癌「鱗狀細胞癌」及「基底細胞癌」,與是否服用威而鋼無關。

【擴散機制似威而鋼】
威而鋼主成分「西地那非檸檬酸鹽」結構類似海綿體內的「環鳥苷酸」,一氧化碳會促使環鳥苷酸增加,使血管內壁的「平滑肌」鬆弛,血管擴張後就會造成海綿體充血。體內另一種酵素「第5型磷酸二酯酶」會分解環鳥苷酸,「不利」於海綿體充血,而威而鋼等於「代替」環鳥苷酸被第5型磷酸二酯酶分解,同時降低第5型磷酸二酯酶的數量,環鳥苷酸相對增加,達到所謂的壯陽效果。

羅德島醫院皮膚科教授亞伯拉庫雷西推論,威而鋼影響黑色素瘤的關鍵在於,人體內會促進癌細胞擴散的一套「蛋白酶活化途徑」,其作用類似威而鋼,都有抑制第5型磷酸二酯酶的效果,且第5型磷酸二酯酶作用減弱後,會「回過頭來」加強該蛋白酶活化途徑,因而加速黑色素瘤癌細胞的增生。

【威而鋼緩和發炎】
然而,該結果與德國曼海姆醫院癌症中心2011年時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研究似有所牴觸;曼海姆團隊發現,黑色素瘤癌細胞周圍有高濃度的發炎物質,同時有一種「骨髓衍生抑制型細胞」存在,會減弱對抗癌細胞的T細胞作用。威而鋼能降低癌細胞周圍發炎物質的濃度,並減少骨髓衍生抑制型細胞的數量,也就是透過緩和病灶處的發炎反應,反可達到抑制黑色素瘤的效果。

庫雷西強調,其研究的重點並非要求民眾不要再服用威而鋼,而是提醒醫師面對家族曾有黑色素瘤病史者等高危險族群,在開藥前,必須更審慎評估患者的身體狀況與罹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