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太陽花世代 教團歎教改不彰

陳正健 2014/04/09 17:07 點閱 3205 次
教改論壇9日舉行「教改20年:從410到330」記者會,邀請學者、大學生討論台灣20年教改的成敗。(photo by 陳正健/台灣醒報)
教改論壇9日舉行「教改20年:從410到330」記者會,邀請學者、大學生討論台灣20年教改的成敗。(photo by 陳正健/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陳正健台北報導】學運世代是教改下的產物?教改論壇9日舉行「教改20年:從410到330」記者會,政大教育系教授周祝瑛指出,反服貿大遊行的年輕世代,像是「太陽花學運」中1990年出生的年輕人,正是過去二十年教改下的那一代年輕人,由於小學國語文課程時間降低,高中大學入學考試充滿了「選擇題」題型,導致許多學生思想薄弱,缺乏論述能力。

政大教育系教授周祝瑛認為,教改失敗的原因就像現在的服貿政策一樣,政府沒有以淺顯易懂的語言讓民眾了解。現在的小學國語文的課程時數大幅降低,高中、大學入學考試充滿了「選擇題」題型,從這次服貿事件中可看出,許多學生缺乏論述能力,無法就複雜問題提出有力的論點。

周祝瑛表示,手機、網路媒介的串聯,是學運快速發展的原因,但也是這代年輕人的問題所在,因為手機就如「選擇題」那樣,學生只能選擇「YES or NO」,無法給予學生多元的看法。

東吳法律系同學楊凱鈞則指出,他曾閱讀以前國立編譯館出版的舊課本,內容遠勝現在一綱多本的教科書,他質疑當今學生的所學,是否如前人那樣紮實;在他這一代,政府廣設高中與大學,為升學只著重學生的解魯能力,許多學生因看低技職教育,導致基礎工業人才不足。

79年次的台大政治系研究生季節說,反服貿的參與者大多是年輕人,與服貿並沒有切身的利害關係,但投入抗爭的力度更勝關係人(中小企業主),他認為這與教改有關。現在的教科書,對中國大陸及國民黨有許多負評,所以「逢中必反」,僅管兩岸交流日益密切,但對中國充滿敵意的觀念已深植於心。

台大心理系教授黃光國強調,台灣教育長期被「學霸」把持,無論改朝換代,總是那一票人在搞。他認為教科書愈改愈簡單,導致教育不追求品質,年輕一代的競爭力遂愈來愈差。

北一女教師段心儀則認為,台灣民情普遍認為,讀書是成功的途徑,家長們放眼社會各階層後發現,政府官員、坐辦公室的都是大專畢業生,而工廠作業員、黑手、高職、國中畢業生等是下等人,「嘸讀冊的沒頭路」的觀念已根深蒂固,現在教改著重學生「出校門」的前途、學歷至上,使得孔子的「有教無類」已淪為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