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管署防疫醫師羅一鈞表示,傷寒及副傷寒患者會有發燒、頭痛等症狀,曾前往東南亞的民眾若產生類似症狀,勿輕忽為普通感冒。(photo by李昀澔/台灣醒報)](/system/assets/images/000/005/286/big/%E7%96%BE%E7%AE%A1%E7%BD%B2%E9%98%B2%E7%96%AB%E9%86%AB%E5%B8%AB%E7%BE%85%E4%B8%80%E9%88%9E%E8%A1%A8%E7%A4%BA%EF%BC%8C%E5%82%B7%E5%AF%92%E5%8F%8A%E5%89%AF%E5%82%B7%E5%AF%92%E6%82%A3%E8%80%85%E6%9C%83%E6%9C%89%E7%99%BC%E7%87%92%E3%80%81%E9%A0%AD%E7%97%9B%E7%AD%89%E7%97%87%E7%8B%80%EF%BC%8C%E6%9B%BE%E5%89%8D%E5%BE%80%E6%9D%B1%E5%8D%97%E4%BA%9E%E7%9A%84%E6%B0%91%E7%9C%BE%E8%8B%A5%E7%94%A2%E7%94%9F%E9%A1%9E%E4%BC%BC%E7%97%87%E7%8B%80%EF%BC%8C%E5%8B%BF%E8%BC%95%E5%BF%BD%E7%82%BA%E6%99%AE%E9%80%9A%E6%84%9F%E5%86%92%E3%80%82_%E5%89%AF%E6%9C%AC.jpg?1395736745)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統計,今年迄今傷寒及副傷寒病例數都較過去3年多,呼籲民眾出國需特別注意飲食衛生,若出現頭痛、發燒等感冒症狀不宜輕忽,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若欲前往東南亞、中東等疫區,可向醫師諮詢是否接種傷寒疫苗。
今年至今已確診7例傷寒,包括2例本土病例,2名印尼外勞、1名菲律賓外勞及2名台灣學生,疾管署防疫醫師羅一鈞表示,2名台生分別前往菲律賓及巴基斯坦旅遊。另有4例境外移入的副傷寒病例,患者分別前往柬埔寨、尼泊爾及緬甸旅遊。近年來傷寒境外移入病例多來自緬甸、印尼及寮國,副傷寒病例則來自印尼及印度。
傷寒與副傷寒都是由桿菌引起的傳染病,多在衛生條件較差的地區流行;傷寒潛伏期約8至14天,主要因生食,或食用未完全煮熟、遭患者糞便汙染的飲食感染,常見有持續性發燒、頭痛、紅疹、腹痛、便秘或腹瀉等症狀。副傷寒症狀類似傷寒,但多半較輕微,潛伏期約為1至10天。
羅一鈞強調,傷寒潛伏期可能長達60天以上,因此醫師必須特別注意發燒患者的旅遊史,以免忽略傷寒可能,通常傷寒及副傷寒經過適當抗生素治療都能痊癒,但若被視為普通感冒而疏忽,可能引發敗血性休克或急性肝炎等較嚴重的併發症。
疾管署副署長周志浩表示,民眾前往東南亞等地區除應注意個人衛生外,應避免在路邊攤用餐,並儘量飲用市售瓶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