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週刊封面故事:民主制度出了什麼錯?(20140302 經濟學人)

邱慕天 2014/03/02 21:41 點閱 3991 次

20140302 全球週刊封面故事

The Economist 經濟學人
“What’s gone wrong with democracy”
民主制度出了什麼錯?
http://www.economist.com/news/essays/21596796-democracy-was-most-successful-political-idea-20th-century-why-has-it-run-trouble-and-what-can-be-do

這是什麼樣的劇本?一波又一波在不同國家首都廣場,人們聚集抗爭;被體制認可的暴政流氓式地還擊,又在人民的堅守不退,和國際媒體鋪天蓋地的報導與譴責聲浪下顏面無光;野蠻政權倒臺、普天歡慶。

我們已看到合乎法治的民主,是公民百姓的共同願望。然而,革命容易建設難;10年過去,烏克蘭已經讓亞努科維奇上台兩次、倒台兩次。阿拉伯之春更是如今還沒找到民主的出口。

在時間長河中,1970和1990年代的全球國家民主化浪潮,不過是為2千年前的雅典精神招魂,而非歷史之必然。全球國家自由指數近8年都是負成長,眾多民主國家則陷入部會失調、政黨傾軋、債臺高築的泥淖中。輔以08年西方金融危機和崛起的「中國(集權精英制)模式」,以及美國選舉和議事的黨利交換和遊說文化,專制與自由國家之間實力的此消比長,使「民主」倒地不起。

此外,不僅整個歐盟代議制度的運作都跟民主精神背道而馳,自1999年起接掌俄國的「後現代沙皇」普丁,委內瑞拉查維茲和馬杜羅政權、土耳其艾爾段、阿根廷庇隆家族等人,也近一步使民主制度成為可褻玩的花瓶(在埃及則是被穆斯林兄弟會玩壞了)。更別說美軍入侵伊拉克的荒唐暴行,是如何是美帝扶植的民主在阿拉伯世界失去信心基本盤。

我們可以說,19世紀以來的國族政治正受到內外雙面夾擊:「全球化」使政府受到太多國際協作組織和貿易合作規範,而無法兌現選前的承諾;「在地化」的「民族自治與分離運動」則進一步將許多國家割裂;網路讓這些反政府串連變得更加簡單。

但最根本的問題,則是柏拉圖先知性地指出的:民主慣壞了「當下」的人們,使政客不斷開支票向未來世代舉債,來討好眼下有投票權的人;然而,高齡化社會卻縱容銀髮鐵票大隊封鎖年輕人的自由富裕之路,青貧階級只有展開示威。

這一切都表明了,民主賴以生根的民權、憲政、公僕精神,絕對是急不來的文化實踐工程。民主之父麥迪遜和彌爾都說過,民主是個必須仔細設計的機具,運作時得不時上油,才能不斷發揮創造力。

若要解決當代民主「透支未來」、「多數民粹」、「全球與地方雙重夾擊」的困境,謹遵19世紀先哲托克維爾的話吧:在地直接民主,才是最好的民主。這表示,21世紀的政府應該要立法限制自我的擴權傾向,使自己長能受到監督。

如瑞典、智利都規定,政府必須在一定執政週期內平衡財務,嚴禁債留子孫。芬蘭與加州政府,則設立獨立委員會,確保政府不會開出世代不公的選舉支票;還有,只要有5萬人連署的法案,就可以提送議會裁量。

這樣一種纖弱皮膚下的強韌肌理,才是外柔內剛的民主真諦,托克維爾如是說。

延伸閱讀:全球民主 病入膏肓?
http://anntw.com/articles/20140304-tz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