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農業成政治新寵

李武忠 / 大學兼任教授 2014/02/13 19:38 點閱 3918 次
有機農業兼具生態永續和食用安全特色值得鼓勵,但是需要理念與時間的淬練,不能硬性而為。(photo by DFAT photo library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有機農業兼具生態永續和食用安全特色值得鼓勵,但是需要理念與時間的淬練,不能硬性而為。(photo by DFAT photo library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近來國內多位重量級政治人物均主動談及有關農業議題,而有機農業似乎已經成為這些英雄(雌)擘建台灣農業未來的共同願景,卻不見詳細配套。

有機農業兼具生態永續和食用安全特色值得鼓勵,但是需要理念與時間的淬練不能硬性而為,更不能為衝政績而開巧門,給予假有機農產品可趁之機,反而讓消費者對有機農產品認證失去信心。

【缺乏規劃 仍屬小眾】
這些年儘管政府部門和許多企業老板大力推廣有機農業,但是根據官方統計目前國內取得有機認證戶數僅2898戶總面積為5696公頃,相較於全國80萬公頃農地仍屬小眾。

主要癥結在於農業部門沒有因地制宜依據台灣現有農地土質、水源狀況、耕作習性、銷售通路等實際情況,事先作好專區經營模式規劃所致;像花蓮地區因地理位置特殊,環境條件佳具備發展有機農業的優勢,該地區雖然是全國有機農業面積最大的縣份,目前從事有機耕作的面積亦僅1358公頃。

未來若能先作規劃採專區生產方式並結合六級產業化推廣理念,由農民、縣府、農會或企業共同成立有機專屬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採一條龍經營模式全力建構好行銷通路,培養消費者對該公司所行銷有機農產品的忠誠度,相信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有賴政府建立制度】
除此之外,政府部門想要落實有機農業的理想尚缺乏一套完整的輔導計劃包括:透過民眾日常生活所接收資訊管道,培養他們愛鄉愛土的情懷以及正確的有機農產觀念,灌輸農民正確的有機農業經營理念和知識,而非一時的時尚或只想賺錢。

不斷研發有機農業生產技術(如病蟲害生物、物理防治法等),讓有機農業更為可行;完備有機農業生產與認證規範,在美國一旦違規生產或經營有機農產品,不僅要罰款還要負相關刑責,且有機認證範圍廣涵蓋生產、加工、零售商、餐館、代工生產等,提振消費者信心;將有機農業入法以宣示政府推動決心,避免淪為一時的口號;提供足夠的誘因,降低進入障礙等。

【勿淪為政治口號】
確保所有上市農產品符合最起碼的食用安全應該是政府施政的首要目標,難度高且不易受媒體關注,因此不會受到精於媒體操作的政治人物所青睞,只是把發展有機農業當做口號,不顧現實一味追求有機戶數以及面積的增加,甚至標新立異,忽略了有機農業的本質,反而會扼殺了有機農業在國內生根發展和開花結果的機會,政治人物請放過有機農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