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

持續學習與新聞感言

賴義中 2014/01/12 18:57 點閱 727 次

編採會議中厚著臉皮提出了「如何找國內新聞」這樣的問題。這其實是一直以來的疑問,以前讀過的新聞學課本中,有這樣一段引言:「一名好的記者要能夠輕易從周遭生活中找到題材,比方說在搭公車或地鐵的20分鐘內,就要能找出兩則新聞來。」這好像是英國記者Paul Foot說過的話。

外電只要一篇一篇地瀏覽,總會找到值得寫的。但是國內的新聞不一樣,如果欠缺觀察和思考能力,讀過別人寫的新聞後,我就以為這已經是終結了,也不會進一步去想到後續、反面或者是更深入的東西。我覺得這是很困難的,這應該就是所謂的缺少新聞直覺吧。

社長特別為大家示範了怎麼從讀四大報中找出題材,而且馬上就把題材發派下去讓大家去寫稿,這就是經驗累積的成果吧。

雙北政策的新聞其實不完全是台聯開記者會講的重點,林志嘉主要是在說朱立倫老是跳票,雖然他根本是照稿念,可是我很不想這樣處理這個材料。回來辦公室後,我查了一下那些直接在現場發稿的報社記者的稿子,幾乎就是照抄新聞稿,前後順序和詞面抽換一下就成了。我還沒下筆,他們就把稿發出來了,雖然我很想說這我也做得到,但是不可能,他們實在太快了,就好像機械性地發稿一樣。

重點是,我不想這樣寫稿子。這沒有意義。要這麼做的話還不如直接貼上新聞稿就好了。腳踏車的部分很有趣,原本想說直接寫一篇,但發現九月時就被網媒寫過了,所以就想到用類似比較的方式寫成一篇。然後新北市環保局竟不接我電話,莫名其妙。

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的新聞自己寫的時候就覺得論理還算清楚,然後一邊寫一邊鄙視David Cameron和保守主義急先鋒的偉大不列顛。

其實寫得好不好、順不順,有沒有缺少些什麼,自己都有感覺,只是有時候還是就沒有要求完美,先把稿子給出去了。這樣不太好,還是希望可以盡可能在時間內同時要求量和質。


賴義中
bloodylesson

畢業自社工系,但自認不是做社工的料,因此轉而嘗試其他領域,雖然年歲已不小,但凡事均還在學習階段,還望各位指教。生平最愛的事物是棒球,無論看球、打球、玩球、投球或寫球,都是樂趣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