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發炎致肥胖 心臟負荷大

李昀澔 2013/12/29 19:13 點閱 3127 次
加拿大多倫多西奈山醫院團隊研究發現,無論肥胖者本身代謝功能正常與否,死於心血管疾病的比例,都比體重正常者高。(photo by Tobyotter/ GaryPaulson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加拿大多倫多西奈山醫院團隊研究發現,無論肥胖者本身代謝功能正常與否,死於心血管疾病的比例,都比體重正常者高。(photo by Tobyotter/ GaryPaulson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綜合報導】世上迄今還沒有「胖得很健康」這種事情!加拿大研究指出,儘管部分肥胖者體內膽固醇、血壓、血糖等數值都正常,但長期追蹤後發現「健康」肥胖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比例,仍比體重正常者高。澳洲研究也顯示,肥胖是一種體內發炎反應造成的結果,若長期處於發炎狀態,則會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中風及腎衰竭的風險。

加拿大多倫多西奈山醫院團隊在2013年「內科醫學年會」上發表的報告指出,堆積在體內多餘的脂肪,應視為潛在的健康風險之一。研究人員持續追蹤6萬名該國民眾的健康狀況長達10年,發現無論肥胖者本身代謝功能正常與否,死於心血管疾病的比例,都比體重正常者高。

【罹慢性病風險較高】

參與該研究的拉維雷納卡倫博士接受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訪問時解釋,透過長期觀察可推論,現階段身體代謝功能正常的過重者,在未來有較高機率出現代謝異常的情形。英國心臟基金會資深護理師多莉安梅達克則認為,肥胖本身對心臟就是一種負荷,民眾不能因為血壓、血糖、膽固醇等數值落在正常範圍內,就將肥胖視為無害,這是錯誤的的認知。

澳洲昆士蘭大學團隊日前發表於《美國生物醫學聯合會期刊》的研究,或許能夠解釋,即便在生理機能正常的狀態下,肥胖仍對身體造成某種程度的傷害。

研究人員在肥胖及過重的實驗用鼠與人類腹部脂肪細胞,以及脂肪組織周圍,部分具有免疫功能的巨噬細胞當中,都發現一種稱為PAR2的發炎相關蛋白質,有異常增加的情形發生。

而當研究人員以抑制PAR2功能的藥物,餵食每天食用高糖分及高油脂食物的肥胖老鼠16周後,可減少肥胖老鼠10%的體重。

【肥胖是體內發炎】

「如果肥胖是一種疾病的話,那應該視為一種免疫疾病。」主導該實驗的昆士蘭大學分子生物學教授大衛費爾力表示,「而某些抗發炎藥物,可能是改善肥胖現象的『解藥』之一。」

《美國生物醫學聯合會期刊》編輯部主任傑拉德魏斯曼認為,過去只知道吃太多與缺乏運動會導致肥胖,卻不知其中的來龍去脈,而費爾力等人的研究正好說明,肥胖不只是攝取過多卡路里造成,而是體內發炎反應持續作用,造成脂肪逐漸堆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