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登報霸凌事件的省思

文人川 / 國小教師 2013/12/12 09:33 點閱 1976 次
(photo by naosuke ii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ce)
(photo by naosuke ii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ce)

有一位母親,因為不忍自己的女兒遭到同學的霸凌,憤而買下某家報紙的頭版廣告,連名帶姓鉅細靡遺地細數霸凌者的種種惡形惡狀,並期待地方首長能介入解決此一霸凌案件,以維護自己女兒的權益。母親護女之心固然可想而知,其女的心情亦值得同情,然而,就母親對整體事件的處理狀態,似乎有更多教育的層面,值得我們去深思。

首先,父母是否該介入同儕之間的糾紛?甚至以偌大的版面,侮辱女兒的同班同學呢?以青少年在面對同儕的處理方式而言,筆者認為母親的責任應該是從旁協助,而非化身為主角進而咄咄逼人。每一位子女,在面臨人際、情感、社交、課業的問題時,一定會有思慮不週或錯誤的判斷、決策方式,但是,這樣的過程確實是該讓孩子去嘗試、學習的;當父母一味地替子女解決了問題時,雖然表面上已代為處理,但實際上卻容易養成子女有恃無恐、依賴的行為。

筆者曾輔導過一位遭同學霸凌的案例,歷經了半年,每週一次的心理建設、晤談、紀錄、陪伴,才慢慢走出被霸凌的恐懼。在受輔的過程中,連同霸凌者的父母、當事人都需到場與會、懇談,以做周詳的記錄,這位遭霸凌的孩子,最後選擇「修復式」正義,亦即不追究昔日的種種,同時也要求施暴者必須按時繳交輔導日記,藉以了解霸凌者是否真的有改變。

當然,這次的登報版面,同時亦讓遭霸凌的同學被貼上標籤;母親美其名是替自己的子女打抱不平,但是否有考慮過,一旦成為全台灣大家都知道的新聞時,未來其子女要如何面對同儕、社會的壓力。其母親認為,對於這件事她已經做好上法院的心理準備,也表示願意承擔一切的後果,然而,身為成年人的母親固然有保護子女的責任,但卻不代表子女可以永遠在這座保護傘下健康地成長;當整個家庭曾經有過這樣的風波時,這對青少年的身心發展,將留下重大的陰影。

更可怕的是,當這位女兒十年後,發現社會、生活周遭有所不平時,她也可能以同樣的方式,對待社會、對待同儕,形成惡性循環。

我們都希望我們的校園是充滿美善的氛圍,而這樣的氛圍,是要靠親師生共同打造,也要靠家長給予正確的教育方式。如此一來,我們才能期待校園有溫馨,同儕有溫暖,社會有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