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

烏克蘭示威、英首相訪中、中日外交找下台階(20131206醒報國際現場)

陳昱穎 2013/12/12 11:25 點閱 1900 次

主持人:林意玲(台灣醒報社長)
來賓:嚴震生教授(政大國際關係研究室研究員)
整理:鴉鴉

‧嚴老師新書介紹:《非洲政治──有關民主化內戰以及族群衝突》

˙本書內容是有關於非洲的發展,尤其是過去二十年所經過的民主化。大家希望看到的是一個比較穩定向上發展的社會。但是卻看到非洲內部仍有許多的族群衝突、內戰,甚至還有軍事政變。最後書裡還有一段有關內戰結束後的後衝突社會該怎麼達到轉型正義。

‧這本書有沒有打算出一本英文版?因為看起來對非洲是非常有啟發跟理解性。

‧目前有兩本非洲的書,一本是有關內政,另一本是有關非洲跟國際之間的互動,包括跟台灣、中國、美國和歐洲的互動。這兩本出完以後,我就要寫一個學術性更高的非洲後衝突社會的書 ,內容以過去幾年有過內戰衝突為主,例如盧安達、烏干達、獅子山、賴比瑞亞、甚至是之前安戈拉和莫三比克等等。還有一些最近的事件,像利比亞和埃及這些國家,如何在後衝突社會中得到真相與和解。

‧大部分的人對於非洲都不太了解,因為非洲是一個非常廣大的大陸,裡面各個國家其實從鐘擺的一端到另一端,有著非常大的差異性。每次一想到非洲,我們的刻板印象就是「非洲是一個很落後的黑暗大地。」可是在嚴老師的著作研究中發現,非洲有非常多不同的板塊、不同的生活型態以及政治型態。

˙我們想到非洲時,通常就是會想到如同主持人所說,非洲是落後的黑人國家。但是非洲也有很多阿拉伯人的國家。在非洲,除了很多基督教、天主教的信仰以外,還有很多是伊斯蘭教的信仰,在非洲也有很多面積大小不一的島國。

˙在政治型態上也有絕對民主及絕對專制的政治型態,在經濟上也有相對較為富裕,富含天然資源以及非常窮困的國家...總之,非洲是由許多包含不同元素的國家所組成的一個整體,不能以單一角度的眼光來看,過去許多對非洲的研究,就如同瞎子摸象一般,非洲的每個部分都是差異甚大的。

一、烏克蘭示威要自貿協議 嗆親俄總統下台

˙從上周末開始,烏克蘭是爆發了近十年來最嚴重的示威,而且示威群眾包圍國會要求總統下台,反對黨還在國會對政府提出不信任投票。不知嚴老師認為烏克蘭的群眾運動會如何發展?

˙主持人剛剛說到,這是近十年來,烏克蘭所爆發的最大規模群眾抗議。十年前,烏克蘭也曾爆發類似的群眾,抗議內容是關於總統選舉疑似有不公平的事情發生。值得注意的是,烏克蘭的政治制度類似台灣是「半總統制」,總統雖經由民選產生,但是國會中佔多數的黨派可以任命總理,可想而知,當總統與總理分屬不同政黨時候,其衝突也是很多。

˙繼十年前的「橘色革命」之後,烏克蘭的政治局勢並沒有較為清明。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烏克蘭的示威抗議與過去烏克蘭內部的衝突有關。概略來說,過去烏克蘭自蘇聯獨立,成為獨立國協的一員以後,內部就分裂為東部的親俄羅斯派與西部的親歐盟派。可以說這次烏克蘭的示威抗議事發端於烏克蘭內部政治的「人格分裂」。

˙此次烏克蘭群眾抗議的起因是總統拒絕簽署與歐盟的自由貿易協定,與台灣群眾反對總統所簽署的服貿協定正好形成了一個有趣的對比。

˙就台灣的狀況來講,台灣有部分社會意見認為「只要與中國扯上關係」就是不好的。事實上過去台灣與紐西蘭、新加坡等國簽署的貿易協定,也是不公開的。台灣社會主要的疑慮是與中國簽署服貿協定成立後,台灣的經濟會被中國經濟給牽著走。

˙而烏克蘭的人民卻是期望烏克蘭的經濟能受到歐盟的牽引帶動發展,順勢進入歐盟,儘管歐盟有層出不窮的經濟問題。

˙但是烏克蘭民眾對於總統拒絕簽署對歐盟貿易協定的動機產生疑慮。

˙烏克蘭總統雅努克維奇表示,首先歐洲並未給予烏克蘭財務援助,其次是不想因為與歐盟簽署貿易協定而放棄與俄羅斯的經濟合作。

˙俄羅斯所擔心的是,蘇聯解體以後會造成北約東擴或是歐盟東擴的情形發生,進而對俄羅斯造成威脅。所以希望留下如白俄羅斯與烏克蘭等國成為歐盟與俄羅斯之間的緩衝地帶。

˙如果烏克蘭倒向歐盟,那絕非俄羅斯所樂見的情況。再者,烏克蘭總統的考量可能是想在歐盟與俄羅斯兩者間取得平衡,而非傾向任何一方,就像台灣希望在美國與中國之間取得平衡點一樣。

二、英首相訪中很賣力 國內狠批

˙從中國的觀點來講,中國很重視卡麥隆在接見達賴之後本次的訪中活動。因為卡麥隆在經濟上有求於中國,中國也希望卡麥隆這次在政治上做出表態。

˙因為英國曾經對西藏進行過統治,所以英國對西藏的態度對中國來說,更勝於美國對西藏的態度。就如同台灣曾經是日本的殖民地,所以日本對台灣的態度會使得其他國家特別在意。中國的立場是西藏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不希望西藏獨立。

˙而卡麥隆的用意是希望藉由此次英鎊的貶值,來吸引中國方面的觀光與投資等經濟活動。基本上卡麥隆此次行程可視為對中國的商務邀請,讓英國的經濟受惠,順便在中國與歐盟的自由貿易之間扮演一個牽線的角色。

˙但是中國認為英國近年來與歐盟各國漸行漸遠的情形來看,卡麥隆此舉是很沒說服力的。但無論如何,英國首相要是能表態支持中國的領土完整與反對西藏獨立,這是中國所樂見的。

˙英國媒體批評卡麥隆此次訪中國行程,因為經濟方面有求於中國,而對中國採取謙卑的姿態而避談敏感問題,甚至在人權問題上採取忽視。認為這是放棄普世價值去討好中共。

˙英國人是相當現實的民族,所以只要在經濟上有顯而易見的利益來看,對英國來說這不算是問題。就如同過去英國首先對台灣辦理免簽證的措施以求經濟發展一樣。故而卡麥隆對中喊出上海至倫敦「一日內取得簽證」的口號,可以和中國加強夥伴關係。

˙會如此做的考量首先是基於英國對於大陸的經濟開放,再者中、英同為WTO會員國,可藉此向歐盟提出自由貿易。第三則是結合中國的製造優勢與英國的無誤優勢互補不足,最後是同為聯合國安理會與T20的成員。

˙所以卡麥隆此次行程主要是促成中英夥伴關係強化,主要也是希望中國新任國家主席習近平不要因為卡麥隆過去接見過達賴而產生中國方面不滿。當然也沒有完全放棄本身立場。

˙這與NGO等人權組織希望西方國家元首對中國進行人權喊話的立場相左。不過西方國家也會擔心此舉會否引發中國政府方面的反彈,認為這是在干涉中國內政事務。

˙而關於卡麥隆稍早對中國國務總理李克強表示利用自身影響力替中國與歐盟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扮演中間人的言論,歐盟方面立即表示現時中國與歐盟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為時尚早。不如先洽談中歐投資協定。再者,卡麥隆這次到訪會否吸引中方對英國造成實質上的經濟效益存在?

˙首先從第二個問題來講,因為中國也希望本身資金出口不侷限於美國方面,且英國如今英鎊貶值,相對於中國投資者而言正是投資的時機。更何況卡麥隆代表英國作出相應的承諾,相信是會吸引中國企業家往英國投資。

˙但是中國的貿易開放程度對歐盟來說也是一大疑慮,假設中國的貿易開放程度就歐盟評估來說尚未達到與國際社會接軌的標準。那麼卡麥隆做出再多的保證也是無濟於事。

˙那關於本次卡麥隆在中國出訪的舉動飽受英國媒體的冷嘲熱諷,會否因為卡麥隆在本國的聲望不足?

˙事實上不只是英國,只要是歐洲國家的領導人訪中幾乎都會受到國內媒體的批評。這可能也是因為歐洲人本身的優越感作祟。可能歐洲人對於中國最近在經濟層面的崛起與強大,在心態上還是難以調整的。但是政治領導階層對於中國觀光客潮與熱錢的投資對歐洲各國所帶來的經濟效益的重視,還未能被國內媒體所接受。

三、外交老手拜登訪中 讓中日找到台階下

˙無獨有偶,在卡麥隆訪中「朝拜」之後,隨即美國副總統拜登會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商討最近中國所提出的「東海防空識別區」相關事項。不過實質上該行程也是著重於經濟層面的訪談?

˙首先,拜登訪中的行程是既定事項,只是恰逢中國提出「東海防空識別區」的時間點。美方當然不能因此而取消既定行程,故而拜登的亞洲行程追加同時訪談日韓以安撫此事的任務。中美雙方當然不會現在就此敏感議題做出任何公開表示。

˙美國的立場當然是希望中國不要片面改變現狀,但是習近平的思維跟前任主席胡錦濤相異,就如同歐巴馬政府對俄羅斯方面的「RESET」動作一般。

˙而日本也提過「防空識別區」,中國自然也有資格提。只是兩者的防空識別區相衝突。而美國對此的反應立即派遣兩架B52戰機進入目前中日防空識別區的重疊地帶,但是未侵入中國實質領空。重點在於民航機對於申請防空識別區的計畫書相關事宜。簡而言之,中美目前在外交上最大的問題癥結在於是否建立互信機制。

˙中日兩方在航空識別區的衝突起因是釣魚台問題,那拜登此次出訪中國是否能化解中日雙邊的緊張關係?

˙中國方面對於美國過去基於美日同盟而支持釣魚台是日本的主張相當不滿,中國也不希望美國因為日本就釣魚台而對中國「尋釁」。而拜登此次對中日的的訪談主要是安撫日本,又要使中國理解美方不支持日本與中國起衝突,重點是要化解潛在危機。

˙只是拜登在中國提出青年一代應積極追求挑戰現狀可能令中國方面較為尷尬,但這是拜登個人性格問題。且由拜登美國副總統的身份提出會比歐巴馬總統提出的衝擊性較小,也體現美國在一些敏感問題上並非完全配合中國的步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