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中航母 再掀南海波瀾

陳清泉 / 文字工作者 2013/12/05 10:09 點閱 2318 次
各國在南海自行劃定的領海界線相互重疊,在領海不可讓渡、主權不容分割的政治現實,南海情勢有漸次朝向「波斯灣化」發展的趨勢。(photo byOfficial U.S. Navy Imagery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ce)
各國在南海自行劃定的領海界線相互重疊,在領海不可讓渡、主權不容分割的政治現實,南海情勢有漸次朝向「波斯灣化」發展的趨勢。(photo byOfficial U.S. Navy Imagery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ce)

美日中航母20年來首度聚集南海,各國爭奪南海控制權日趨白熱化,衝突風險增加,南海將成為東亞地區衝突熱點。

南海主權糾紛的複雜性,涉及東亞地區地緣戰略,以及該地區所潛藏的經濟資源利益。後冷戰時期隨著相關國家權力佈局變化,東南亞區域形勢的改變,華府為確保南海海巷安全,並以此一海域作為遏制中國擴張海權的犄角,採取艦艇訪問、戰略對話、提供軍備、聯合軍演等多重管道,與傳統盟國建構橫跨亞太的聯盟網絡,漸次發展「亞太北約化」的多邊軍事聯盟關係。

【南海成東亞發火點】

中國為確保石油航路安全,以「珍珠鍊」戰略回應,使得南海成為朝鮮半島之外,東亞區域另一個衝突的發火點。

史派克曼(Nicholas Spykman)認為,歷史上各國為了控制毗鄰海域對周邊以及橫跨海洋進行擴張。如希臘試圖控制愛琴海、羅馬試圖控制地中海、美國試圖控制加勒比地區。如今中國則展現控制南海的企圖心,南海對中國的重要性,一如加勒比海是「美國的地中海」,南海的地理位置和資源,將會成為「亞洲地中海」的核心。

【南海情勢波斯灣化

美國站在維護亞太戰略利益的立場上,必須阻斷中國向外擴張,維繫南海權力平衡現狀;中國的海軍軍略在於東海、台海、南海內海化,達成「亞洲門羅主義」的目標。

對日本而言,島國的海洋戰略,受和平憲法與美日安保條約的制約,唯美國馬首是瞻,而仰賴國外能源的經濟需求,必須維護波斯灣─麻六甲海峽─西太平洋海上交通線的通暢。

正是由於日本對能源運輸安全的焦慮,日本雖非南海周邊國家,但遇有戰事,將直接衝擊其能源安全,南海對日本的重要性不言可喻。海燕颱風重創菲律賓,提供日本以「救災」之名派直昇機航母「伊勢號」馳援的正當性,具有「秀肌肉」的意義,也巧妙對南海諸國傳達訊息:南海有事,日本不會缺席,即使只是「和平」任務。

【美日中航母齊聚】

各國在南海自行劃定的領海界線相互重疊,在領海不可讓渡、主權不容分割的政治現實,南海情勢有漸次朝向「波斯灣化」發展的趨勢,再加上強權的介入,南海主權爭議更形複雜。

東南亞各國透過東協區域論壇將南海問題國際化,期望能降低衝突的機率,相關國家雖根據「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制定南海行為準則,但隨著全球石油、天然氣等天然資源的開發己達飽合,富藏油氣的南海反而成為新能源地緣政治競賽的場域。攸關國家利益的主權與資源爭奪,衍生出更錯綜複雜的互動,要教南海平靜無波,也難。

中國調動遼寧號航母南下,穿越台灣海峽,抵達海南島三亞軍港,繼在東海之後,下一步將會劃設南海防空識別區。美國華盛頓號航母與日海上自衛隊,在沖繩外海舉行聯合演習,之後將和尼米茲號航母共同在南海海域部署,加上援菲的日本伊勢號,3國4航母齊聚南海,確實難得一見。

美國要維持權力平衡,中國要突破均衡的現狀,儘管東南亞國家存在著東協的聯盟形式,但權力平衡還是握在美中的手上。簡言之,東協各國雖在美中均勢之間,尋得自由運作集體安全防衛的空間,一旦美中權力失衡,刺激南海各國軍備競賽,就會陷於安全困境。

【台灣避免捲入】

在最終分析上,位於「亞洲地中海」三角形廣袤水域頂點的台灣,南、北海域都存在爭議,要避免捲入諸國主權紛爭,更應妥善界定南海戰略,是維繫台灣存續的根本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