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健保收支連動 恐仍入不敷出

李昀澔 2013/11/21 15:13 點閱 4041 次
2代健保最重要的變革「收支連動」機制,其成效有待明年度健保收支情況的考驗。(photo by larrychan66-2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2代健保最重要的變革「收支連動」機制,其成效有待明年度健保收支情況的考驗。(photo by larrychan66-2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本報記者李昀澔綜合報導】為導正過去財務平衡機制運作不良而實施,造成健保連年虧損的現象而實施的二代健保,最主要的變革就是促成負責法規諮詢、收入費率的健保監理委員會,以及處理預算支出的費用協定委員會「兩會合一」,建立「收支連動」的機制。

現階段,收支連動成效尚無法評估,但各界普遍擔憂,未來全民健保仍然可能再度面臨入不敷出的窘境。

一代健保時期,健保監理會與費用協定會獨立運作,卻發生兩造溝通窗口未盡暢通,造成健保收支不對等的情形;自102年兩會合併為「全民健康保險會」後,即可量入為出,直接由內部協商收入與給付醫療體系的問題。

醫改會研發組研究員沈珮涵表示,監理會與費協會每年7至9月時會展開健保總額協商,就當年度健保支出的情況,討論明年度西醫、中醫、牙醫、醫院、洗腎等5大部門的分配比例及總額成長率,也就是今年的健保收支,是去年兩會分立時期決議的結果,因此必須等到明年,才能真正評估收支連動機制的成效。

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主任陳敦源指出,伴隨二代健保加收的補充保費,為健保挹注了300億元的準備金,甚至遠超過當初預估的200億元,顯示長久以來的虧損情形並沒有發生,因此目前收支連動的機制還不需要發揮功能,但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重,「老年人所使用的健保資源是中壯年人的6倍,」陳敦源說,「未來健保總額勢必繼續提高。」

「收支連動運作的基本概念,就是透過縮減給付面或提高費率,維持收支平衡。」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表示,新藥及新療法日新月異,健保給付項目幾乎只增不減,縮減支出難以達成,但馬政府傾向不再調漲健保費率,因此只能增加政府負擔比例,以因應未來繼續提高的總額。

醫勞盟副秘書長林秉鴻則指出,今年健保創造高額「盈餘」,未來即便啟用收支連動,也難以再造榮景,「如果不是所有醫護人員共體時艱,忍受極低的總額成長率,健保以公家給付的標準,根本無法提供私人等級的服務。」

「健保可以採取社會保險與特別稅『兩制並行』的模式運作。」林秉鴻解釋,健保加入特別稅制,既能增加收入,也能使「富人」承擔更多保費以符合公平原則;衛福部社會保險司長曲同光認為,政府目前負擔健保總額的36%就是來自稅收,「我不建議再開闢另外的稅制來支持健保。」

台灣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立委蘇清泉表示,明年度的健保收支情形,是對收支連動的大考驗,各界實在不應該把一代健保時期提高費率,以及二代健保時期收取補充保費,所得到的300多億元視為「盈餘」;而且以健保署每個月需要300至400億元的正常支出,以及健保成立之初所規劃的3個月準備金標準,「300億元其實還不夠,頂多是避免債留子孫而已。」

針對二代健保扭轉虧損劣勢,基層醫界反彈聲浪卻日益高漲的問題,蘇清泉解釋,部分健保會付費者代表的觀念還停留在費協會時代,完全以壓低支出為考量,「雖然說壓低各部門的成長率,可以將健保總額限制在一定的範圍。」蘇清泉說,「但過度壓縮的結果,就是連維持正常醫療服務的空間都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