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是共犯?

劉承業 / 媒體人 2013/11/19 09:14 點閱 1768 次
(Photo by trix0r Flickr Page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ce)
(Photo by trix0r Flickr Page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ce)

最近沸沸揚揚的食安問題,可以分為幾個面向討論:

一是政府的政策與執行:依法「落實」行政,發現問題、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魄力與能力。

二是業者方面:「誠實信用」的道德觀是「知易行難」的普遍現象,嚴格來說食用油「混假」是事實,但是真有到危害身體健康、荼毒人命嗎?這是專業的科學問題,有賴專家做出客觀公正的答案。

但是業者「欺騙與作假」的行為卻是不爭的事實,但是這個問題是只有現在才有嗎?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發達,「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創造最大利潤」的市場現實中,難道只有業者妥協於藉由「欺騙與作假」求取生存與獲利?

進一步而言,難道這不是我們的「產業與經濟」從政府政策到執行與監督都普遍存在著「政治面」的考量與算計嗎?早期的米沒有混嗎?茶葉沒有混嗎?酒呢?醬油呢?……

第三點則是全民的問題:教育水平的提升卻教育出「只要馬兒跑的快,不給馬兒吃的飽」,國人對生命的意義與生活的目的幾乎只有「提高收入、降低稅賦、增加福利、平抑物價」,教育只給了我們分數與名次;社會只給了我們金錢與名位。

人民的心態既是如此,怎能不讓執政者不用「欺騙與作假」的手段去粉飾太平呢?如此自然也促使業者不得不用「欺騙與作假」的手段去配合政府平抑物價的政策,並滿足消費者物美價廉的需求。說來說去,大家都是共犯結構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