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門40週年首演 《稻禾》全台轉播

方家敏 2013/11/11 19:52 點閱 2954 次
雲門藝術總監林懷民期待,透過同步轉播新作《稻禾》,全台灣的民眾能分享舞蹈的樂趣。 (Photo by方家敏/台灣醒報)
雲門藝術總監林懷民期待,透過同步轉播新作《稻禾》,全台灣的民眾能分享舞蹈的樂趣。 (Photo by方家敏/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方家敏台北報導】男男女女在光影中幽盪,幻化為糾纏的花粉,漫天飛舞,大地逐漸甦醒。雲門舞集新作《稻禾》以稻子的生命週期,暗喻人生的起落,並講述人與土地的關係。11日的記者會上林懷民分享舞作的發想與在池上的體驗,他表示,40週年的紀念作將在22日首演,並同時在全台7個縣市轉播,讓更多民眾看見台灣人自己的舞蹈。

雲門藝術總監林懷民創團時,就希望台灣人能擁有自己的現代舞團,更期待全台灣的民眾能分享舞蹈的樂趣。因此在創立40週年之際,邀集各地方政府、兩廳院、公視、中華電信等單位,突破重重困難,「縱使爬水溝又鑽牆,也要把線牽到全台每個角落。」他形容道。

林懷民說,到池上的體驗有許多感觸,透過當地的風、水、陽光、稻田,感受到自然之美,也讓「稻禾」有了新生命。劇中男舞者抖動藤棍,在秋收後的燒田影像中揮棍展枝,彼此拚鬥、擊地,隱喻人類對大地的傷害。舞作中不僅有打架、燒稻田等劇碼,也有令人血脈噴張的親密情節。男女舞者以肢體交纏詮釋漫飛的「花粉」,纏綿繾綣,水乳交融。

雲門舞集去年到池上體驗割稻時,林懷民發現稻田錯落著驅鳥帶,細竹竿上的長布條隨風起舞,就讓舞者試著耍弄竹竿,臨摹驅鳥帶的姿態。幾經排練後,發現竹竿不經撞擊,容易碎裂,便趁今年初到馬來西亞山區購買藤棍,成為《稻禾》中不可或缺的道具。除此之外,在池上體會到的風、雨、稻穗、農民的熱情讓他想到客家歌曲,也因此納入演出,成了唯美的催化劑。

「舞不是要讓人看懂,是要看得有感覺。」林懷民感性地分享,去池上的10多場演出讓他對稻米與風景有了更深厚的情感,因為稻田不僅是台灣人的原鄉,也代表都市人的鄉愁。許多當地的農民、居民看完《稻禾》之後深受感動,林懷民說,「他們告訴我,原來我的稻田這麼美。」

贊助單位之一奇景光電執行長吳炳昌談到台灣人對雲門的深厚感情。他回憶,當年雲門練舞場發生大火,他們公司內部毅然決然要募款捐助雲門,不料光是一個中午的時間,就募得幾十萬元。「我們完全沒有遊說員工或是強迫捐款,我也不相信公司的宅男工程師們平時會去看雲門表演。但對台灣人來說,雲門與台灣見證了無數的歡樂與悲傷,雲門就是我們的孩子,自己的孩子當然要幫!」

雲門舞集慶祝40週年,新作《稻禾》將在台北、台中、嘉義、台南、高雄、台東、花蓮演出36場。22日首演當晚7點半,更將以同步轉播的方式,讓新竹、苗栗、彰化、南投、雲林、屏東、宜蘭等七個縣市的民眾共襄盛舉。不僅如此,澎湖、金門、馬祖、蘭嶼等離島地區的民眾也能透過網路直播,觀賞精彩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