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

天安門廣場恐怖自殺攻擊,暴露少數族裔問題(20131101 醒報國際現場)

陳昱穎 2013/11/01 16:22 點閱 2096 次

主持人:林意玲社長
來賓:劉屏(中國時報駐華府特派記者)

整理:李慕義、張菀庭

一、天安門廣場恐怖自殺攻擊,暴露少數族裔問題

˙10月28日天安門廣場發生駕駛駕車撞入人群的案件,這一類的事件在民主國家沒有什麼了不起,但是發生在中國,尤其是天安門廣場,讓全世界都注意到這起事件。根據北京市公安局公布,這是一個有預謀、有組織的自殺恐怖襲擊事件,請您跟我們分析一下。

˙有幾點是值得重視的,第一,車子所掛的車牌來自新疆,馬上令人聯想到維漢衝突;第二,這是在重中之重的京畿要地天安門所發生的事件;另外就是車內的三個人都當場死亡,並撞死兩名遊客, 2、30人受傷,過程中彷彿在揮舞著少數民族的旗幟,然而新疆的民間組織跟中國官方怎麼看待,中間有所出入。

˙若是同樣的事情搬到白宮,會發生什麼事情?

˙幾周以前,一位母親帶著孩子在國會附近衝撞,最後警察開了槍。當時有人就說,警察是不是一定要使用武器?答案就是,若是她真的是恐怖份子,那你若不使用武器該怎麼辦?且該母親不接受警方要求逕自衝撞,警方除了開槍恐怕也沒有其他選擇了。

˙這樣的事情發生在中國天安門廣場,您怎麼看?

˙這件事情應該要想辦法透明化,當時現場有人想要拍照,便遭到制止,英國廣播公司以及法新社的記者還被警察帶走。中國政府如何處理這個問題,以昭公信,是外界所關切的,若是無法做到這點,那麼我們所聽到的往往是一面之詞,無法了解事件全貌,尤其是事件背景是中國少數民族衝突,以及一個專制體制下少數民族所受到的可能壓迫,就讓這個事情變得更加複雜了。

˙西方國家總是希望中國透明化,按照世界組織的共同價值觀去做事情,然而北京當局首先譴責分離主義份子,並全面透過媒體漂白洗淨,並不會按照西方希望的做法去執行,您認為呢?

˙確實如此,北京當局總把這一類的衝突定義為恐怖攻擊,事實上,不管在什麼地方總是有人想用暴力來行使自己的理念。但若是不能從一個較宏觀的角度來看待,便不一定能獲得完全的真相,這一次的攻擊行動,維吾爾族是否想藉此獲得國際注意?不吸引國際注意就無法達成其理念嗎?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今後中國在這類的管制上會更加嚴格,在監控所謂分離主義的時候,會更加仔細,中國所強調的「維穩」,今後恐怕有更充沛的經費來執行。

˙應如何解讀維吾爾族的衝突本質?中國每個地區的人權、想法?他們到底到北京來要傳達什麼聲音?目的是什麼?

˙錢幣收集者所蒐集的珍玩之中,有一個東土耳其斯坦共和國的硬幣,這是一個非常短暫的、甚至沒有獲得國際承認的國家,就是新疆,早年在國民政府時代時,它就曾經想獨立過,一直到今天維吾爾族的分離主義者不願意接受漢人的統治。就在這幾天,中國大陸的電視台為了達到政治上的宣傳作用,還大張旗鼓播映關於中國各地援助新疆的節目,希望讓民眾了解到北京是很關懷新疆的、漢人對維吾爾人是非常好的,但這也同時反證出來,其中確實存在很嚴重的差距。

˙這樣的事件是否有達到維吾爾人的目的?

˙這的確引起大家的注意,卻也因此可能招致更強烈的壓迫,在一個專制集權的國家,政府會採取更強烈的措施,一時之間恐怕無法達成其所預期的效果。

二、槍案後歐巴馬恤民場景,白宮幕僚爆料

˙歐巴馬十月下旬出版了一本新書,書名叫做《總統靈修小品》,作者是跟隨歐巴馬近十年時間的杜柏,談到歐巴馬總統的心靈世界,整個出版過程也引起很多注意,請您跟我們分析一下。

˙去年十二月美國桑迪胡克小學發生了不幸的屠殺事件,歐巴馬後來到這個學校來安慰罹難者的家屬,這是一個很不容易的事情,如何給予這麼多家庭適宜的安慰,作者特別描繪這一段過程,歐巴馬所表現的胸懷。當時有20幾個家庭受到波及,在與這些家庭會面前,歐巴馬已經全部記住這些家庭的姓氏以及不幸死難的孩子的姓名,過程中目光一直注視著家屬以及孩子的照片。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白描歐巴馬在整個事件中,如何去安慰受難家屬的一個動人報導。回到台灣,在洪仲丘案當中,馬總統也前往慰問了兩次,是否能帶給家屬類似的慰問感,好像家屬也未必領情,歐巴馬為什麼能夠做到?

˙其中有幾個因素,在台灣很多事情是被政治化的,在美國發生這種事情較不會被泛政治化。歐巴馬跟這些家長談話的時候,面容是非常哀淒、嚴肅的,可是面對這些死難者的弟弟妹妹們,因為他們還懵懵懂懂,歐巴馬還是跟他們逗逗笑。在這中間的拿捏,有時也不是非常精準,但若是不精準的話,我們也不需要用一種挑剔的態度去對待,美國媒體在這方面的做法,也是相對比較成熟。

台灣媒體在面對這些事情的時候,很多的想法恐怕稍為複雜了一點,一發生馬上就要究責,但是在這中間應該先解決問題,或先讓大眾的情緒平復下來。日本發生核能危機時,我們也學到一個功課,就是媒體應該扮演一個穩定的角色,讓民眾不要進一步的心慌意亂。那些主播或記者在敘述的時候,最要緊的事情是讓民眾得到安慰,不是去追查責任,讓當時的狀況能穩定下來是最重要的。

˙ 這本書提到:「人們一個接一個的,從我們的三軍統帥身上得到一個大擁抱。像是發自真誠的關切一般,就在這些家長敞開心房描述家中寶貝愛吃的食物、愛看的電視節目,甚至模擬他們開懷大笑的聲音時,歐巴馬手上始終緊握著那個往生孩子的照片。

這些過世的小學生,家中若有三、四歲的弟妹年紀太小,無法體會發生了什麼事的,歐巴馬就一把將他們抱起來玩拋接、打鬧、歡笑,然後還準備了一盒盒白宮標記的M&M巧克力送他們。每一回在教室裡,我都看到他的眼睛噙著淚水,但他忍著沒有讓它決堤。整套場景重複了幾個小時。一遍一遍、又一遍。一百多個親屬,可以想見每一個人都是同樣心碎和憔悴。

一個課室的慰問後,歐巴馬會出到被熒燭點亮的川堂,聽取和背誦著下一個會面家庭的姓名和相關資料。總統抖擻精神返回下一間教室,像身負使命的戰士,義無反顧地回到一場折磨人的惡戰中。」

˙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聆聽別人講述令人心碎的故事,且要聽好多遍,但是根據幕僚形容,歐巴馬在其中始終是非常全神貫注的,也讓家屬獲得一點一絲的安慰。

˙ 幕僚還有些擔心對歐巴馬的精神耗損可能太大?

˙這令人聯想到英文版《南京大屠殺》的作者,因為在資料蒐集的過程中,聽到太多的悲劇故事,他最後罹患了嚴重的憂鬱症,自殺而亡。

˙ 有人說歐巴馬這樣好像一個演員,演得很逼真?

˙ 基督教偉大的使徒保羅說「我們都成了一台戲」,所謂一台戲,並不是要做假,而是在那個時空環境中間,應該發揮自己的功能,做為一個成功的政治人物也是如此,在不同的時機狀況扮演自己的角色。

三、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承認「村山講話」

˙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最近在眾議院答辯上談到一個「村山講話」,村山是誰?又講了什麼話?為什麼在媒體界會認為安倍晉三有一個重大的態度轉變?

˙村山指的是村山富士,是日本以前的一任首相,在1995年二次大戰結束50周年紀念會上,村山講說,日本要反省在二戰期間,對亞洲各國造成的巨大痛苦,並且不要再重蹈覆轍,被視為是日本對戰爭責任一次最清楚的承認。但在安倍上台之後,曾想修改日本憲法、擴張國防力量、教科書不承認史實,讓外界非常擔心日本軍國主義復活。然而安倍重新重複了村山的談話,讓外界認為安倍所表的態,讓亞洲國家比較放心一點。

˙ 從旁觀者角度來看,會覺得這些政治人物還真把全世界的輿論玩弄在股掌之間,翻臉跟翻書一樣,一下跑去參拜靖國神社,一下說承認村山講話,是在安撫人心,還是逢場作戲?

˙ 安倍是第二次擔任首相,第一任卸任時,他說他「沒有把握機會去參拜靖國神社,是一個極大的錯誤」,可是他真正到第二任時,並沒有去參拜靖國神社。整體來說他最近的做法是比較小心謹慎,其中一個原因是亞洲各國對他有些疑慮,所以很多國家在中日間衝突時,未必跟日本站在一起,因為他們怕日本軍國主義重新復活等等。

沒有盟友並不符合日本的戰略理想,對於安倍來說,如何讓其他國家不要離中國那麼近,是非常重要的,可是這些國家過去一段時間考慮到經濟利益而跟中國親近,這是絕對不符合日本期待的。

˙我們還有點摸不清楚安倍在想些什麼,一下第一、第二、第三隻箭搞經濟問題,一下說些重話、一下說些軟話,安倍做為政治人物道行極高?

˙ 按照日本人的講法,安倍可以說是「二枚腰」,重新東山再起成為首相,最近推出的一些政策或觀點,還頗令人期待,地方選舉展現的實力也很強。所以安倍的演技還是很高明的,但演技還同時必須考慮到現實問題,最近大阪市長講慰安婦的事情被美國政府譴責,亦即在很多事情上,你必須正確的對待在歷史上曾犯下的錯誤,想要翻案或視而不見,恐怕不能被原諒。

另外一方面,有關釣魚台衝突,日本認為美國還是頗為支持它,可是美國是否真的願意為日本依據美日安保條約與中國開戰呢?所以安倍還是考慮到了國際現實的需要,而國際現實也會影響到自己的政治生命。所以他在適當時機做出調整,也是不得不然的作為。比方說,他提出要和習近平見面,也是考慮到他現在的需要。

‧說到習近平,我想請教下一個問題。究竟日本和中國的關係是緊張、衝突還是緩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才剛在例行記者會上,針對安倍的說法,表示日本一直在製造緊張和對立,且用許多藉口擴充軍備,到底日本人想做什麼?即使有美國在後面撐腰,日本敢這樣對待中國,也算他厲害囉?

‧這裡面牽涉到一個問題。很多人批評日本修改教科書,不承認歷史責任等等。北京當局就覺得這些人到底在罵誰?有誰可以清楚交代自己在歷史上的責任?到今天64兩字仍然是敏感議題的時候,中國怪日本不敢面對歷史現實,說服力是不夠的。

‧說來說去,兩邊都是一丘之貉,中國和美國都是侵略者。我們在旁隔山觀虎鬥,都希望第一,亞洲地區能夠和平,第二,我們也很擔心這兩個國家發生衝突。到底中國和日本之間的關係如何?

‧他們如果真的走上這一步,對彼此都不是好處,所以雙方在必要時候都會自我克制。另外還必須考慮美國在中間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有些事情是在台面之上我們知道,而台面之下的外交運作我們不一定知道,但我們相信它是存在的。

‧每一個國家都為自己的利益而存在,雖然中國多次告誡日本,要尊重歷史和領土的主權,並且申明如果看不到日本的誠意,中日之間不會有實質性談話。不過,不管怎麼說,最後money talks,我們再來看這些國家經濟之間的交流,不管政治上怎麼劍拔弩張,最後還是要回到經濟的利益上。但是,對台灣來說,兩大之間難為小,我們要如何在中國、日本和美國關係中存活,如何以小勢大?

‧這就像兩隻大象彼此在衝撞,地上的草皮一大片就毀掉了。所以我們希望實力愈是強大,做事為人愈要小心。

‧謝謝劉屏今天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