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貝松的感嘆

林意玲 2013/11/03 16:03 點閱 5465 次
盧貝松說,我看到媒體形容我的片子,看起來是部不好的片子,連我自己都不會想去看。(羅佳旼攝)
盧貝松說,我看到媒體形容我的片子,看起來是部不好的片子,連我自己都不會想去看。(羅佳旼攝)

法國名導盧貝松在台取景拍片完成後,終於開了一場記者會,會中除澄清他沒有因不滿台灣狗仔隊(他說,那是香港狗仔)而一度想提前離台,也盛讚台灣人的熱情與技術人員的專業水準。

另外,沒有被媒體注意到的一段話,是當盧貝松批評國外媒體附會他「LUCY」一片是描寫「運毒逃亡」的情節時,無意間流露的輕蔑:「他們(記者)不在乎什麼是真的,只在乎他們是第一個寫的,即使那是錯的。」(They don’t even care about the truth, they just want to be the first one, to say something wrong.)盧貝松還說,我看到媒體形容我的片子,看起來是部不好的片子,連我自己都不會想去看。

幾句話就刻劃出國內外媒體的根本問題:求快求先、不求正確,即先入為主,不計事實。

先入為主是媒體最厲害、也是最可怕的本質,也是對社會最大的貽害,難以回復的潛問題。許多事件的當事人或企業,常被記者在還沒有弄清楚真相就搶先的報導所傷害,只能硬生生嚥下這口氣,且從來無法求償。

為了求快(「截稿時間」),記者對許多新聞只能做到極有限的查證、或是常常在事件尚未成形即先曝光。(因為主管會責怪記者漏新聞,讀者也會比較別的報有、你的報怎麼沒有?記者也會擔心被別家先寫走了。)

殊不知,「信任」是媒體最大的價值,讀者若是信賴一份媒體所報皆實,或只相信某個媒體能提供最終/正確說法(final say),這對報社是何等的肯定!
醒報非常期望自己能做到上述要求,成為一份足供信賴、不誤導讀者、不傷害受訪者的報紙。若要做到,至少我們需要充實記者人力,也要經得起漏新聞、肯用心深入查證,當然,仍要儘量及早報導。

坦白說,我們辦醒報而不辦雜誌就是為此:希望我們的記者能與其他媒體「同步」提供相對正確而可靠的新聞,以滿足讀者第一時間求知的需要,免得社會無法第一手知道對而正確的新聞。

這條路很長,需要讀者鞭策我們不斷前進。